
本版均为资料图片
清明后十五日为谷雨。谷雨,谷得雨而生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
作为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意味着暮春的来临,也是播种的时节。在布谷鸟“催耕”的啼鸣中,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春茶采摘。“雨润百谷,万物生长。”播撒的不仅是谷种,更是丰收的希望。
谷雨三候
一候 萍始生
浮萍又称青萍、紫萍。成语“萍水相逢”指陌生人偶然相遇。自然意义上的“萍水相逢”则在每年谷雨。
二候 鸣鸠拂其羽
鸣鸠,也就是布谷鸟。谷雨之后,春日山谷、田间地头,可能听见“布谷——布谷——”的叫声。
三候 戴任降于桑
戴任即戴胜鸟。戴胜鸟停留在桑树上,如此美丽的物候描述,如同蚕桑与农耕写就的诗行。
谷雨什么时候(日期计算)
[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0.1,20世纪=20.888。举例说明:2088年谷雨日期=[88×0.2422+20.1]-[88/4]=41-22=19,4月19日是谷雨。
古籍记载
《通纬·孝经援神契》:“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
《群芳谱》:“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前后,天气较暖,降雨量增加,有利于春作物播种生长。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
这时天气温和,雨水明显增多,对谷类作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很大。雨水适量有利于越冬作物的返青拔节和春播作物的播种出苗,古代所谓“雨生百谷”,反映了“谷雨”的现代农业气候意义。但雨水过量或严重干旱,则往往造成危害,影响后期产量。谷雨在黄河中下游,不仅指明了它的农业意义,也说明了“春雨贵如油”。
谷雨风俗
赏牡丹
谷雨时节,花事正浓,而牡丹尤胜。李白清平调里的“云想衣裳花想容”“名花倾国两相欢”展现宫中牡丹的富贵与浓艳。诗句“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则展现了牡丹的素雅。
采茶
谷雨采茶,是江南的习俗。郑板桥说:“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泡松萝”。一杯谷雨茶在手,品尝属于春天的绿意。
吃椿
在北方,谷雨前后正是香椿上市的时节,吃香椿乃民间旧俗,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
祭祀仓颉
谷雨节气还与造字的传说有关。《淮南子·本经训》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每年谷雨,在仓颉故里,会有一场祭祀文字始祖仓颉的盛典。
节气养生
由于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谷雨节气后是神经痛的发病期,如肋间神经痛、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同时天气转温,室外活动增加,北方地区的桃花、杏花等开放;杨絮、柳絮四处飞扬,过敏体质的朋友应注意防止花粉症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在饮食上应减少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的摄入。春季,肝木旺盛,脾衰弱,谷雨前后15天及清明的最后3天中,脾处于旺盛时期。脾的旺盛会使胃强健起来,从而使消化功能处于旺盛的状态,消化功能旺盛有利于营养的吸收,因此这时正是补身的大好时机。
由于谷雨节气后降雨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针对其气候特点进行调养,适宜的膳食有:参蒸鳝段、菊花鳝鱼等,具有祛风湿、舒筋骨、温补气血的功效;草菇豆腐羹、生地鸭蛋汤具有滋阴养胃、降压降脂、抗菌消炎、清热解毒、养血润燥的功效。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