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胡蝶飞
本报讯 昨天下午,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召开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情况及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对外通报了青浦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审判工作情况,并发布《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保护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白皮书显示,自上海法院调整普通知识产权案件管辖以来,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青浦法院共受理633件知识产权类案件,其中民事620件、刑事案件13件;共审结378件;民事案件调撤率为76%,刑事案件缓刑适用率约96.1%。审结案件主要涉及著作权、知识产权合同类民事纠纷,侵犯商标、标识和侵犯商业秘密类的刑事案件。
白皮书分别梳理总结了知识产权民事、刑事案件特征。
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呈现审理难度两级分化、涉“剑南春”“金士顿”等知名品牌维权增多、商标权、著作权类纠纷通过网络侵权的案件比重较大等特点。
知识产权犯罪刑事案件,则表现为团伙犯罪趋势明显、犯罪主体文化程度两极分化、网络犯罪比重增加、侵犯知名品牌犯罪突出。近几年来,大数据、5G技术、新材料等侵犯知识产权案件逐年增加,青浦法院受理的侵犯商业秘密案件涉及有机颜料技术信息,新领域、新业态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有所浮现。
发布会还现场解读知识产权审判十大典型案例。内容涉及品牌商标侵权、技术合同、著作权纠纷、制假售假等热议问题,从培训教辅到特许经营“加盟”,从婴幼儿玩具用品到奢侈品品牌,覆盖面较广,涉及百姓日常生活。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