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在编教师到骗贷头目 她当庭悔泣“无缘讲台”

上海法治报 2023年04月25日

□法治报记者  夏天

“我的本职工作是一名高校教师,但此次事件后,我很可能永远无法再走上讲台……”被告席上的陈某某呜咽道。案发前,她是一名在编钢琴教师,又在一家医美公司担任兼职院长,月薪5万元。但在明知公司亏损的情况下,她仍执行公司负责人提出的“医美贷”“借新还旧”计划。最终,医美公司因资不抵债关闭,造成贷款公司和客户的损失。近日,黄浦区人民检察院以合同诈骗罪对陈某某及医美公司“咨询师”袁某提起公诉。黄浦区人民法院宣判两人罪名成立,判罚陈某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3万元;袁某有期徒刑2年3个月,缓刑2年3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这是一起本市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中查办的涉及“医美贷”合同诈骗案件。

串通客户,提供虚假术后照片骗贷

“明知公司经营亏损,仍不断欺骗客户办理医美贷款,不仅非法占有贷款资金,更是让‘免费’客户背上贷款逾期的影响……”法庭上,面对检察官的讯问,被告人陈某某、袁某羞愧地低下了头。据黄浦检方指控,陈某某案发前是某职业技术学校事业编制钢琴教师。她因热爱整容,为了以内部价格整容以及挣外快,一直在医美行业做兼职。2019年1月,涉案医美公司成立,该公司为渠道医院,与多家美容机构、美甲店等合作,然而,客户量却一直不多。陈某某从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担任医美公司院长,每月收入约5万元。2020年4月,医美公司账面上出现数十万元亏损,公司实际决策人商议用“办理贷款免费做医美”的名义招揽客户,提高公司影响力,增加公司账面金额。

“我负责落实医美贷和管理员工。贷款资金转到医院账户,用于医院开支、员工工资,以及贷款的‘借新还旧’。”陈某某在回答公诉人讯问时说,并表示其个人从医美贷中没有分得好处。

2021年7月,本案另一名被告人、涉案医美公司咨询师袁某将某贷款公司推荐给公司高层,称其更容易通过医美贷款。同月,两家公司签订“医美分期”贷款特约商户合作协议。袁某在公司实际控制人指使、陈某某的安排下,以免费医美为诱饵,虚高项目金额,唆使客户申请贷款公司的“医美分期”贷款,并与客户签订合同约定由医美公司代为还款本金及利息。

“在员工会议上,老板跟我们说过这个项目的运营方式。”袁某答公诉人讯问道,并交代了是由她负责和30多名被害人的客户在微信群中对接联系。袁某多次使用客户手机操作办理贷款,如遇贷款公司核实手术真实性时,则串通客户及他人向贷款公司提供虚假术后照片等不实信息以通过贷后核查。医美公司非法占有这笔款项后,以“借新还旧”“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将钱款大量用于偿还前期的贷款分期,剩余部分用于房租、员工工资等开支事项。

“饮鸩止渴”越贷越亏,公司终关门

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补贴客户”的模式虽然暂时缓解了公司资金紧张,但时间一长,正常的“正价”客户收入始终远远少于“补贴客户”的贷款收入,公司一直需要“以新还旧”来解决贷款还款问题。

“其实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且因为做了‘返现’客户,虽然表面有钱,但因为需要偿还客户贷款和利息,反而亏损越来越严重。”陈某某说。最终,医美公司于2021年10月因资不抵债关闭。该公司不仅无法偿还贷款公司的钱款,也让“免费医美”的客户们面临贷款逾期影响征信的情况。经查,陈某某、袁某以上述手法借用客户名义为公司申请贷款30笔,造成被害单位经济损失共77万余元。

庭前,两名被告人自愿认罪认罚并全额退赔,取得被害单位的谅解。两人的辩护律师同时提出,本案应当认定为单位犯罪。对此公诉人表明,医美公司因原法定代表人及实际控制人已死亡,公司已倒闭,无适格诉讼代表人,故本案不列入被告单位一起并诉。而陈某某作为医美公司院长,袁某作为咨询师助理,在公司实策人安排下,两人明知公司资金亏损,仍以免费医美为名招揽客户,共同侵占贷款资金。公诉人还全面阐述法律适用和量刑建议依据,有力指控犯罪。最终,法院作出上述判决。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