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专员办专案”打击“内外勾结”侵犯商业秘密犯罪

上海法治报 2023年04月26日

□记者  夏天

本报讯  在2021年至2022年上海检察机关受理的40件93人2单位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中,内部员工参与的案件量占比超过9成。昨天,上海检察机关在市检察院第三分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上述情况,并指出案件数量与往年相比有较为明显的增长,集中于制造业、高科技行业。

据发布会通报,在全市检察机关受理的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中,权利人报案的占比86.7%。受理审查逮捕案件共计17件39人,受理审查起诉案件共计23件54人2单位。在已判决案件中,平均判处有期徒刑1年8个月,单位最高被判处罚金1000万元,个人最高被判处罚金800万元。

侵犯技术信息类案件集中于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其中,制造业领域内占比前三的为机械制造、汽车以及化工产业,高科技产业则主要集中于软件开发和半导体行业。行为模式主要包括“内外勾结”型犯罪、“跳槽泄密”型犯罪、“另起炉灶”型犯罪等。

检察机关指出,当前在办理侵犯商业秘密刑事案件中,证据规范有待加强;此外一些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意识不强措施不够充分,中小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仍存在不足。针对以上问题,检察机关健全信息共享机制,构建一体化协同保护格局;探索商业秘密提级管辖,推进“专员办专案”工作模式,促进商业秘密犯罪案件证据规则和审查思路的统一;通过打造商业秘密保护体系、打造专业化办案团队、发挥专家智库办案辅助作用,切实提高办案队伍能力水平。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