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主办、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承办的《法治政府蓝皮书: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报告(2021-2022)》发布会在京举行。据介绍,报告不仅对各地方的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做了深入考察、科学严谨的评估,还针对每个地方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提升建议,真正发挥了“以评促建”的功能,切实推动了我国法治政府建设,实践意义重大。
法学界要深化法治政府建设研究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马怀德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法治政府评估开始于2013年。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这一目标以来,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就启动了百个城市的法治政府评估项目。
本次发布的评估报告是项目启动以来的第七个评估报告。该项评估是由学术机构对各地法治政府建设进行的客观评价。因其客观性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各地政府和很多行政法学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
马怀德提出,希望法学界利用好此次评估报告获取的数据和信息,深化法治政府建设研究。要认真梳理报告提供的相关素材和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法治政府建设痛点、堵点、难点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更好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希望课题组根据与会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不断优化法治政府评估指标体系,增强评估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以评促建”推动法治政府建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王利民对蓝皮书作了具体介绍。他表示,该蓝皮书构建了“2021-2022年度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指标体系”,并以此对我国100个地方政府建设情况做了评估。
蓝皮书有三大亮点:一是评估体系科学合理务实,而且与时俱进,共有11项一级指标,34项二级指标,69项三级指标,这些指标的设置,不仅体现了党和国家法治政府建设的精神和要求,也符合我国当前法治政府建设的实际进程,很有引领性,特别是营商环境、数字法治政府等项目的设置,很新、很前沿。二是100个地方政府的选择很有代表性。100个地方政府包括了4个直辖市、27个省府所在地的市、23个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和46个根据人口数量选择的其他城市,覆盖了我国东中西部各个不同发展进程的城市与地方政府,能够较为充分地说明我国当前法治政府建设的真实情况。第三,本报告为各地法治政府建设指明了方向。报告不仅对各地方的法治政府建设情况做了深入考察、科学严谨的评估,还针对每个地方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提升建议,切实发挥了专家智库的作用。这样的评估报告真正发挥了“以评促建”的功能,切实推动了我国法治政府建设,实践意义重大。
以问题为导向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王其江在致辞中表示,十年来,法治政府评估项目首创量化的评估方式,独立研发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的法治政府评估指标体系,并不断结合历年评估工作实践,及时对指标体系进行优化调整,推动评估指标体系从形式法治意义上的考察向实质法治层面的内涵式评估转变,确保评估方法科学、评估内容精准、评估结果管用。并就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法治政府评估工作提三个方面的期待:
一是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发挥评估过程中典型城市和典型经验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在重点领域率先实现突破作出更大贡献。
二是在稳定和延续法治政府建设评估体系的基础上,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发挥“以评促建”第三方量化评估的实践转化,为深入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助力赋能。
三是期待各地方政府和广大专家学者聚焦《法治政府评估报告》评估意见,将自身实践与理论升华相结合,坚持守正创新、见贤思齐,积极开展法治政府建设有益成果的复制推广与借鉴工作,从鲜活事例中不断汲取营养,扎实产出更多更高质量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理论成果,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法治贡献。 (朱非)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