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报记者 夏天
通讯员 胡佳瑶
一家业内口碑良好,获奖无数,管理着上百亿资产的私募基金投资公司,却出现了一名中饱私囊的资金交易员,其伙同丈夫利用公司管理漏洞私下侵占600余万元。经黄浦区人民检察院起诉,被告人郭某和王某近日被区法院判处犯职务侵占罪双双获刑。黄浦检方还深挖案件根源,逐渐发现企业内部管理漏洞,开展企业合规工作,最终助力企业重回健康发展快车道。
隐瞒实际价差侵占资金
2020年1月至10月,某私募基金公司(下称“某公司”)资金交易员郭某多次利用职务便利,伙同丈夫被告人王某在对公司所持有债券进行账户间平移调整过程中,私自进行过券交易并从中非法牟利。其间,王某根据郭某提供的交易信息,通过他人寻找做市商及第三方债券投资信托账户,以虚增交易环节及低卖高买等方式截留债券交易价差,并提供其亲属银行账户收取违法所得。郭某通过瞒报真实交易数据及做市商信息等方式,对某公司隐瞒实际交易价差,以此侵占涉案资金。
经审计,王某伙同郭某使用上述手段非法获利共计300余万元。庭前,两名被告人自愿认罪认罚并在家属的帮助下退回相应非法所得。
2022年6月、10月,经上海市黄浦区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犯职务侵占罪判处郭某某有期徒刑3年10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判处王某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并处罚金10万元。
精准施策开展合规工作
在办理案件过程中,检察官发现郭某能够连续作案并屡屡得手,与被害企业X公司对资金交易等重要岗位缺乏合规风险提示,以及对日常交易的动态监管、员工合规培训等方面的疏忽有关。“私募基金业务的有序、合规开展,是推动国家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积极力量。检察机关除了帮助企业铲除职务犯罪的蛀虫,更应该帮助企业堵漏建制,走上健康发展道路。”经过调查走访,检察官了解X公司实际情况,发现X公司具备开展企业合规工作的意愿和条件。
经报上级院批准,黄浦区检察院决定对某公司开展合规治理。针对私募企业的业务实际和行业特点,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以“治病+挽救”作为合规目标和理念,为某公司“量身定制”了为期三个月的合规方案,并制发了《检察建议书》。根据办案情况,检察官建议某公司完善科学岗位流程体系、加强内部监管有效性,提升员工法治意识等方面进行深入整改。期间,区检察院关注到某公司在私募行业转型发展过程的实际需求,根据经营模式、行业特点,提供刑事风险防范、政策宣讲等方面的法律服务。
区检察院邀请证券犯罪合规领域学者、交易数据治理行业专家组成第三方监督评估组织,全程监督合规整改。3个月后,第三方组织出具书面考察报告认为某公司已进行有效合规整改。
回访涉案企业的过程中,区检察院发现某公司在整改后,日常资金交易安全性和合规性明显提升,合规方案为公司高层发展战略的部署和调整提供了切实帮助,促进了企业私募基金业务健康有序发展。目前,某公司私募业绩稳中向好,半年内两次获得私募基金领域重要奖项。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