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由:
为进一步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守住医保基金安全底线,国家医保局、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印发了《2023年医保领域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在全国范围开展医保领域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将对“假病人”“假病情”等欺诈骗保行为进行重点打击。(5月6日《新华每日电讯》)
百家讲:
打击“假病人”“假病情”“假票据”等欺诈骗保行为,是医保基金监管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近年来,相似的专项整治已多次开展,且均以“三假”欺诈骗为整治重点,也查处了不少大案要案。尽管如此,这次专项整治方案的一些新提法仍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可以说,目前专项整治工作的形式相同,但内容却发生了很大改变。
医保基金监管应与时俱进更新思维,除了打击的重点领域要适时调整之外,打击手段也应顺势更新。这次专项整治方案明确,2023年国家医保局将在大数据监管方面着重发力,开展大数据监管试点,通过大数据模型筛查可疑线索,并下发各地核查。这类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开创性做法,有潜力提升打击欺诈骗保的智能水平,从而大幅提升专项整治的震慑力。
——唐传艳
事由:
江苏南通市如东包工头张某东,拖欠20多名工人的工资50多万元,在成为被执行人后,明明有其他大额收入支出,就是不履行。张某东因拒执罪一审被判有期徒刑一年的实刑,为自己的逃避行为付出了代价。(5月5日《江海晚报》)
百家讲:
依法履行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裁定,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我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对生效的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所确定的法律义务,义务人要积极履行,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情节严重的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现实中,一些“老赖”将名下的主要固定资产,通过虚假交易等方式,在司法机关强制执行前就已转移走。尽管实质上并没有进行交易,但法律上其资产已发生了转移,执行机关也就没有办法强制执行。如此情形,“老赖”即便被判刑坐牢,劳动者依然讨不回一分一毫的劳动报酬。因此,对此类恶意欠薪的“老赖”,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后,执行案件不能就此结案,还必须采取措施完成强制执行,为劳动者讨回自己的血汗钱。一方面,要甄别债务抵押、协议转让不动产的合法性,让虚假抵押、转让现出原形,并及时做出转移无效的法律裁决,让这样的变相转移资产落空;另一方面,司法机关在介入劳务报酬、债务等纠纷案件时,应第一时间冻结涉及“老赖”的不动产等相关资产,从而保障法院在裁决生效后,有可供强制执行的资产,让劳动者能拿回自己的劳动报酬。
——丁家发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