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难”

上海法治报 2023年05月15日

□崔鹤同

我一个同事身患重病,医院进进出出好几次。那一次又病情告急住院。我们前去看望他,正巧碰到护工在说:“又拉了一点。”我那个同事却嗫嚅着:“没有……”这时,他女儿从外面走了进来,掀起被子看了看,又看了看同事的手,声音很大,没好气地说:“老说没有没有,你自己拉了也不知道!你看看,你这手!”同事的右手半举着,手上都是大便,肯定是感到下身难受用手去抓挠了。

这时同事面有赧色,怯生生地看着女儿,像个犯错的孩子,嘴巴咕咕哝哝的,却什么也没有说出来。想不到这是他最后一次“犯错”。

这使我想到了自己经历过的一件事。2012年冬天,我94岁的父亲不慎摔了一跤,摔断了大腿,卧床不起。那天,父亲要小便,我照例用痰盂去接。这时父亲拉着痰盂,偏要自己来。我只得让他。最后我拉开被子一看,父亲的裤子湿了一大片。我一看,气不打一处来,大声吼道:“你看看,你偏要自己来!尿哪里去了,大冬天的!”父亲默默地看着我,一声不吭。后来妹妹聊天时告诉我说,父亲向她“告状”了,说那天我声音那么大那么响,把他吓坏了!

我那个同事第二天就走了!其实前一天他已在弥留之际。大敛那天,我看到他女儿哭得撕心裂肺、死去活来。她是不是为那天对她的父亲的“训斥”感到后悔呢?后来,我每每想到我那次对父亲的“发火”,就感到芒刺在背,甚至悔恨交加,欲哭无泪。父亲年轻时在单位可是个干活的能手,二百斤重的麻袋,扛在肩上健步如飞。可人到暮年,卧病在床,却遭到亲生儿子的抢白,内心一定是无限悲哀的。可当我明白这一切之后,早已时过境迁,没有任何可以弥补的机会和办法了。

《论语·为政》里,子夏曾问过孔子,何为孝,孔子的回答是:“色难”。“色”乃和颜悦色之意,“难”意为困难,“色难”的意思就是说,孝顺父母,不给父母摆脸色看,是最难的。

有人以为只要让父母吃好穿好,给他们足够好的物质条件就是孝顺。其实,对待父母不仅要从物质生活上给予足够的照顾和关心,更为重要的是在精神生活方面,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怀和温暖。有时,一声问候,一个微笑,可能比锦衣玉食还要令他们高兴,令他们心安。

一个儿子对母亲很孝顺,吃的穿的样样不愁。但就是脾气不好。有时候母亲要给帮忙做点什么,儿子就马上阻止:“叫你不要动手,你就坐着不行吗?万一摔了磕了又要麻烦多少人!”又那么疾言厉色,母亲一下子蔫了。来了客人母亲想让客人先吃,就呆在里屋。这时儿子又皱着眉头大声嚷嚷:“跟你说过多少回了,不要你这样忍着,人家以为我虐待你呢?”母亲听了躲在一旁偷偷抺泪。后来为了给母亲做八十大寿弄得不欢而散,母亲竟然投河自尽了。

这肯定是做儿子始料未及的!

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赡养父母,善待父母,嘘寒问暖,定省晨昏,让他们安度晚年,乃做子女的天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生命无常,敬孝不能等。我们的父母说不定哪一天就突然撒手人寰,离我们而去。父母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善待父母就是善待我们自己,也是给儿女作出榜样。当你明白如何做一个称职的子女时,可能为时已晚。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