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
当下很多小程序游戏,广告泛滥,严重影响了游戏体验。记者近日调查采访发现,这些广告泛滥的游戏大多为网络小游戏,很多不用下载就能玩,且这些广告中还含有不少诱导消费、低俗等不良信息。(5月19日《法治日报》)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网络游戏产业也随之突飞猛进。而为了吸引玩家,吸引消费者,一些企业、平台却显得“吃相难看”,游戏广告普遍存在类似的问题。
一些游戏广告就如网络时代的牛皮癣,存在广告关闭按钮不好找,一不小心就点错的问题。一些游戏广告关闭键小,难以识别,或设置假关闭键……游戏广告还存在虚假宣传的问题,广告与游戏内容不一致的情况屡屡出现。一些广告还涉嫌虚假宣传、色情暴力甚至赌博。这其中,尤以网络小游戏乱象最多,最受消费者诟病。
网游等网络广告乱象,影响消费体验,违反了《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虚假游戏广告欺骗与误导消费者,侵犯了消费者权益。这种做法也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搅乱了行业秩序。
而网络游戏玩家中有很多是未成年人,他们更容易受到不法网游广告的欺骗。游戏广告乱象对应着游戏行业乱象,遏制游戏广告乱象,也是在净化游戏行业,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免受违规违法游戏毒害。
有关部门应加大对网游广告乱象尤其是网络小游戏广告乱象的打击力度。游戏广告不能“游戏”网络、欺骗网民,视法律法规如“儿戏”。对此,首先需要完善网络广告管理办法。目前《广告法》中并未对游戏广告进行规定,规范游戏广告仅能依靠行政机关的管理通知和行业协会的内容规范。法律法规缺失、监管乏力,是网游广告乱象得不到根本遏制的主要原因。这就要完善对游戏广告的立法,要加大对游戏广告的管控力度,加强对游戏广告的监管,畅通对违规游戏广告的举报渠道。应用商店、渠道平台以及游戏开发者也要守土有责,加强行业自律。还要提高违法广告发布者、不法广告商、广告代言人等各方责任人的违法成本,不能让网游成了违法违规广告“重灾区”。
有关部门要重拳整治包括网游广告在内的互联网广告乱象,净化网络环境,这样才能还广大网民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让网络不再是滋生各种不法广告的“法外之地”。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