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星公安走出“主防”新路子

上海法治报 2023年05月26日

罗家中心警务室的辐射范围无监控死角

□法治报特派记者  王湧

2023年1月至4月,娄底市娄星区刑事发案较前3年平均数下降15.06%,其中盗窃类发案数下降45.5%。

指数下降,折射出全区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高的势头,这得益于该区“派出所主防”警务机制改革。

娄星区强化主防理念,做强基层、做实基础,全面推动派出所工作重心向源头治理防范转变,不断织密织牢基层治安防控网络,推动形成部门共管、警民共治,着力打造娄星“星群防”治安防控体系,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向上借力

破“单打独斗”困局

派出所作为公安基层作战实体,融打击、防范、管理、服务于一体。派出所主防,怎么防?娄底市公安局党委高度重视,多次专题听取娄星公安分局工作汇报,实地察看罗家社区、洞新市场、金谷市场等高标准试点社区警务室建设进度。

“派出所主防”机制改革也同样得到娄星区委区政府前所未有的支持。区委先后组织两次专题调研,召开三次工作调度会和两次区委常委会研究部署。

娄星区出台《关于打造“星群防”治安防控体系的实施意见》,投入1000万在全区打造“星群防”治安防控品牌,升级“主防”为“群防”。区委书记李彦文亲自担任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城区五个街道分别由区级领导挂点负责,街道(乡镇)党工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为“施工员”。

特别是对乡镇街道、村(社区)压降发案成效进行考核,对巡逻值班好、矛盾调处好、三防措施好、服务群众好、文明管理好的内保单位、小区和开放性市场,在年底由区平安办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守护星”“和谐星”“智慧星”“服务星”“文明星”等评选并予以全区通报表彰。

向内蓄力

解“条块分割”难题

派出所主防,要做到防得了、防得准、防得好,是娄星区委提出的要求,也是娄星公安分局向全社会做出的承诺。

派出所把主要工作精力放在辖区基础管理、预防犯罪上来,推动工作重心从“以侦查破案为主”向“以防范为主”转变。

娄星公安分局一方面做强社区主防。紧扣“派出所主防”职责清单,将“主防责任”触角向警务室、社区民警延伸。在案件高发、社情复杂的区域设立了15个中心警务室,其他社区设立31个警务室,接入公安网、视频专网和互联网,推动社区警务和社区治理深度融合。

此外,该局做优室队助防。在城区派出所全面开展“两队一室”建设,并以此为主防助力点,建立综合指挥室为引领,社区警务队、案件办理队两队作战的工作运行机制,紧盯人员、案件、隐患、矛盾加强统一调度。

今年4月,全区15个中心警务室已由街道(乡镇)统筹建设完成,可警务人员补充又该怎么办?

为解决这一难题,市公安局鼓励两级公安民警主动下沉到警务室,并出台职级晋升政策,对50周岁以上民警赴社区警务室工作增加“履历分”,让“社区民警有机会穿上白衬衣”。

娄星区委盘活编制资源50名,目前该区城区警务室警力已达163人。其中专职社区民警有47人,农村“一村一辅警”138人,最大限度地盘活了现有警力资源。

向外聚力

焕“共治共享”新颜

派出所受理的有关家庭、邻里矛盾纠纷以及轻微打架等已经取证完全、符合调处法律规定且当事人自愿调处的警情,移交矛调中心处理;矛调中心受理的多次调解未果、且适宜打击处理的纠纷,移交派出所依法打击,是娄星公安分局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的重要工作内容。

在娄星区,11个街道、乡镇全部建成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中心,并引入综治、信访、退役士官等力量入驻矛调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制和双向对接分流工作机制。

同时,全区投入600余万元用于开放式小区的监控设施,以物管小区、开放式小区、内保单位为重点开展治安管理工作,切实压降可防性案件,以“小单元”牵引“大平安”。

通过常态化+专业化+市场化的联防联控模式探索,娄底中心城区治安秩序得到进一步守护。自娄星区派出所主防警务机制改革以来,全区刑事发案数较前3年平均数下降15.06%,全区盗窃案件发案数较前3年平均数下降45.5%。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