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夏天 通讯员 孙晓光
本报讯“赌友”兼债主出谋划策助“快速营收”,某公司采购员于某竟然真的采纳,谎称代表公司采购货值210万元车厘子,私自倒卖后卷走货款逃匿。近日,经奉贤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奉贤法院以于某犯合同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12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并处罚金35万元。
2022年1月临近年关,本是收账结款日,某公司采购员于某却未依约结账,无奈之下,商户们只好联系该公司申请结账。公司采购部门表示不曾收到过这批货,经查询系统发现这笔采购从未审批,事后也不曾有补签单!被骗商户们和公司尝试多方联系采购员于某,发现他不仅电话、微信等联系方式失效,其暂住处也早已人去楼空。2022年2月7日,该公司至公安机关报警。
2022年6月,藏匿在浦东的犯罪嫌疑人于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到案。于某供述,自2018年起担任某农业有限公司采购员,常驻水果市场为公司异地采购农产品。2019年他开始赌博,有近40万元的外债由家人帮忙偿还。然而,他不仅赌瘾未戒,还又添新债,至2021年底他在“老毛”等赌友处又欠下赌债近170万元。旧债刚结,又添新账,这笔巨债他实在无法向家里开口,单凭一己之力又无法偿还,左右为难。临近年关,“赌友”兼债主们开始紧催其还款,因知道于某公司采购员的身份,就热心“建议”他“取货有道”,并尽快将之转卖获利,以便早日清偿债务。苦于没有其他收入来源,于某最终采纳了“赌友”们的建议……
经查,2022年1月3日起,于某谎称公司需要采购车厘子,以公司名义,陆续在市场内向十余家商户采买8410箱车厘子,货值210万元,而后将该批车厘子以139万元低价销往广州,私吞货款用于偿还赌债后逃匿。
合同诈骗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所有权,同时还侵犯了市场秩序。本案中,于某与被骗商户虽然按交易习惯没有签订正式合同,但双方签署的销售单等凭证发生在生产经营领域,此系合同关系。于某在作案时谎称公司采购,在销售单等凭证上签名,使商户们产生了日后可以向于某所在公司对账、收款的错误认识而交付货物,商户们基于合同而被骗车厘子,于某的诈骗行为发生在车厘子合同的签订过程中,不仅侵犯合同对方当事人的财产权利,同时还侵犯了市场秩序。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