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昨天国家知识产权局在上海召开了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这也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布活动首次走进地方。会上重点介绍知识产权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情况。记者了解到,2022年,长三角地区专利质押融资金额达1862.6亿元,接近全国一半,同比增长72.6%,增速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副主任梁心新表示,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活跃、开放程度高、创新能力强,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和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长三角地区不到4%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近1/4的经济总量,拥有全国近1/3的有效专利和1/4的有效商标。获得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首届全球奖的5家中小企业中,中国独占两席,全部位于长三角地区。
国家知识产权局会同财政部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计划,为包括三省一市在内的多个地方提供重点支持,推动创新成果更多惠及中小企业。支持上海浦东、苏州、杭州、合肥等9个重点城市推进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打造辐射区域、示范全国的知识产权运营生态。2022年,长三角地区专利质押融资金额达1862.6亿元,接近全国一半,同比增长72.6%,增速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梁心新表示要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首批10家示范区有6家位于长三角地区,整体提升区域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水平。我国持续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在长三角地区布局建设29家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指导建设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400余家。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芮文彪表示本市切实加强法治保障。出台上海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和“十四五”规划,将严格保护、同等保护作为强市建设的重要原则。先后实施《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和《上海市浦东新区建立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若干规定》等地方法规,明确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赔偿力度、犯罪打击力度等措施,推出更大力度的惩罚性赔偿和多次违法处罚等规定。出台《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方案》。制定实施《上海市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若干意见(试行)》等规范性文件,督促电商平台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规范外资企业知识产权投诉处理程序。
对于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上海始终坚持高压严打。上海连续三年组织开展外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累计办理涉外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60余件,查处涉外商标侵权违法案件1000余件;累计入驻各类大型国际展会100余次,处理解决展会现场知识产权纠纷500余件。印发《上海市重点商标保护名录管理办法》,累计发布十二批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对近100件外资企业商标给予重点保护。他介绍,本市还加大生物医药领域涉外知识产权纠纷保护力度,邀请该领域部分全球顶尖企业在沪召开专题座谈会,研讨药品专利纠纷早期解决、专利复审无效应对等工作,为相关企业提供“上海方案”和专业指导。与市医保局建立会商和联动机制,及时下架医保平台侵权纠纷涉案药品,就涉外药品专利侵权判定、判决裁决效力、挂网平台法律责任等达成共识。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