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贰柒 制图
□口述:娅芹 整理:一帆
文学家高尔基曾经说过: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尔基还说过: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
的确,世间最伟大的就是母爱。虽然本情感故事里的主人公娅芹的母亲已经过世4年多了,但在她心目中,母亲那伟大无私的爱从没离开自己……
没受过教育的母亲却把人生看得通透
我的母亲离开我们整整4年多了。她的一生,是典型的中国农村妇女勤劳朴实的一生。母亲的童年很不幸,小时候姥爷就过早地病逝了,我姥姥把她抱给娘家不生养的小弟媳当女儿后就改嫁了。母亲因为受不了小舅妈的虐待,12岁那年到亲生母亲和继父家去生活,16岁就嫁给了我父亲。6年后22岁时生下了长女,也就是我。
我的母亲是文盲,一生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是,她却是我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领路人。从上小学开始,她就鼓励我:“芹子呀,好好学,别像我一样,字认得我我不认得它。”这句话曾经是我好多年的学习动力。另外,她还多次叮嘱我:“飞不高,摔不重。”“当多大的官,喊多大的冤。”“吃冷饭、花脏钱,早晚是病。”这些朴素的道理我铭记在心,也成为了我人生中的座右铭。
在教育方面,虽然母亲没有花很多时间管教过我,但是在耳濡目染下,我还是受到了她的巨大影响:她几乎从来没有打过我,这就让我学会了宽以待人;她完全没有骂过我,这就让我学会了以礼待人;她也从来没有反对过我自己的选择,这就让我学会了自立。
母亲一生都勤劳肯干。由于自小失去父亲,母亲又改嫁,所以啥事都靠自己动手去做,养成了爱劳动的习惯。不仅家里活能干,农活也样样都能干。快70岁的时候,她还迈着小脚在社区里做小区义务安全巡逻员。
母亲一生要强,从不偷懒耍滑。她还很聪明,那些农活一学便会,干什么事都要抢在别人前面。母亲每天早晨会多煮点饭,中午回家好炒成现饭吃或吃点冷饭,这样可以抢点时间干活。
母亲的最大优点是孝敬老人。我母亲对我爷爷奶奶的孝顺被村里的邻居们传为佳话。她把孝顺公公婆婆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她经常对我说:“老猫房上睡,一辈传一辈,你姥爷就是特别孝敬他父母的。”也正是有母亲的言传身教,我才会把孝顺父母看作是人生的头等大事。
母亲像个宝藏拥有很多美德
母亲特别正直善良,在我们那个村远近闻名。当年困难时期,我们都吃不饱饭,我母亲还拿出净面大饼子给我那位没有亲妈的同学吃,到现在我同学还逢人就讲我母亲就是她的亲妈。邻居家谁有啥困难,我母亲也都主动去帮着解决。
母亲的贤惠善良,为父亲和我们营造了一个和谐的温暖的家庭氛围,有了这个温馨的港湾,父亲才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事业当中。在父亲事业方面春风得意之时,母亲用她那质朴的语言和淡定的行为告诉了父亲做人之根本,为官之准则。而当父亲的事业一度陷入低谷的时候,母亲用她那体贴入微的朴实言语,宽慰着情绪颇为低落的父亲,从而使父亲渐渐走出低谷,重新定位奋斗的坐标。
像天底下所有爱儿女们的父母一样,我的母亲和父亲同样全身心地爱着自己的女儿们。这份爱是无私的,毫无保留的。对于我们三个孩子,她处处关心疼爱有加。在我记忆中,几乎没有母亲斥责自己的场景。母亲的善良,使我们姐妹三个在她面前无拘无束,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露无遗。也就是这种无所顾忌的交流,使得母亲和我们之间的关系相当融洽。只有在母亲的身边,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幸福的滋味,而在尽享母爱的同时,我们也为有这样的母亲感到骄傲。
我们还很小时,母亲便锻炼我们形成能干坚韧、吃苦耐劳的品格。在我10来岁时,母亲就带着我学着做力所能及的农活。当我看到邻家孩子们去附近看露天电影时,我也想去,但她总对我说:“咱家没有劳动力,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多干活,只要好好学习,把书读出来了,将来有的是机会看电影。”于是我放学回家放下书包就得跟着她去干农活到天黑以后。如果是下半月没有月亮的日子,她就会让我天一黑就睡觉。那时我们没有电,点的是菜油灯,后来才是煤油灯,但煤油限量供应。第二天天才蒙蒙亮,她就把我叫起来,带我一起下地干活,然后才回家吃完饭赶去上学。
母亲让我们从小就学会当家
我从小就养成了在学校里抓紧时间学习、完成作业的习惯,从来不把作业带回家做。寒暑假、农忙假,更是全天干活。她叫当时年幼的我和她一起管家,一起算账,从小就叫我一个人上街去卖菜,自己挣学费。这也使我从小就学会当家理财。所以,当我18岁那年考上大学必须要离开家到南京上大学时,妈妈哭了,她舍不得我。
我刚上大学时,我最小的妹妹才4岁,因为她出生在困难时期,身体弱,到4岁了还不会走路。上大学后我没有回家的路费,所以我的寒暑假全部是在学校里过的。
第二学期快开学时,学校通知下学期要交10元钱书本费,我写信跟家里要,结果父亲回信说:“刚过完年,又是青黄不接时,家里没有钱给你寄来,你跟学校打报告要求缓交,等下个月在发工资时再给你寄来。”我在学校里伤心地大哭一场后,赶紧写信给我在石家庄的三姑,请她尽快给我寄10元钱来。结果,三姑收到信时,正好我大妹妹去给他们拜年,我三姑就告诉了我妹妹,并且马上给我寄来了10元钱。我大妹妹回家跟我母亲说了这事,从此以后,每学期开学前,我母亲就及时给我准备好开学要交的钱,尤其是寒假中,先把我需要的钱预备好,剩下的钱再用来准备过年。
我离家读书后,从学校毕业后分到了上海工作,一转眼几年过去了,我结了婚也有了女儿,女儿刚满6个月的时候,恰好我和老公单位特别忙,谁来照顾女儿呢?我急得满嘴起泡,想起远在武汉的母亲。母亲在电话里听了我的哭诉,二话不说,当天和父亲就买车票赶到了上海我的家,母亲见我第一句就说:“我和你爸爸是家里的救火队长,来这儿是救火来的!”说得我眼泪汪汪。
有父母照顾女儿,我一下子没有了后顾之忧。
二老的相继离世使我们没了回家的路
时光荏苒,几十年弹指一挥间,每到假期我就回武汉看望父母。母亲在电话里每每听说我要去武汉,会兴奋得整夜不睡觉,第二天一大早就忙活,买菜烧菜的,等我到了父母家,看到的永远是父母和蔼笑脸和满满一大桌子的菜,一种温馨感油然而生:家有二老,如有二宝。他俩犹如家里的定海神针,只要父母在,无论做儿女的多大年龄,都会沐浴在父母亲情的关爱之中,永远感觉到安全和暖心。
2017年,父亲突发心脏病猝然去世,我不放心悲痛中的母亲,到武汉参加完父亲的葬礼后把她接回了上海,和我住在一起,又陪她到上海一些知名景点走了走,散散心。有女儿和外孙女陪在身边,母亲总算变得开朗了些。
然而在上海生活三个月后,母亲却执意要回到武汉,因为她舍不得和父亲生活了近半个世纪的家。我们怎么挽留也说服不了她,我只好陪她回到武汉,在家中只住了一晚就匆匆回上海上班了。谁知,那一次离开竟然成了永别。
2018年9月的一个傍晚,我接到了小妹妹传来的噩耗,母亲当天独自在家做饭时脑溢血昏倒了,邻居发现后立刻通知了生活在武汉的小妹妹。小妹妹立刻送母亲到医院抢救,但一切都无力回天,母亲永远离开了我们。
我和生活在南京的大妹妹当天晚上就飞回武汉忙活母亲的丧事。母亲为女儿们操劳一生,为这个家苦撑一世,也要享享清福了,遗憾的是她走得太仓促。
我的含辛茹苦的母亲,我的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我这棵渺小的寸草,该如何报答您的三春晖?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母亲生了我的身,又教会了我如何做人。我将永远怀念她。
手记>>>
如果有来生我要再爱妈妈一次
一些读者可能还会依稀记得:20世纪90年代有一部歌颂母爱的电影《妈妈再爱我一次》。这部电影反映的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打动了无数观众心中最为柔软的地方,催人泪下。当时几乎每个从电影院里走出来的人,手里都搽着哭湿的手帕。而电影插曲《世上只有妈妈好》更是流传极广——“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没妈的孩子像根草……”歌词纯朴动人。
著名作家毕淑敏在自己的《孝心无价》一文中曾经写道:赶快为你的父母尽一份孝心。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的一个红五分。也许是一桌山珍海味,也许是一个野果一朵小花。也许是花团锦簇的盛世华衣,也许是一双洁净的旧鞋。也许是数以万计的金钱,也许只是含着体温的一枚硬币……但“孝”的天平上,它们等值。
这篇文章里还有句更出名的话:“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家永远是我们的港湾,是我们的归属,但假如父母不在了,家也不再是家了,有父母的地方才有家。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