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安全堤”点“靓”浦江滨水区

市水务局聚焦黄浦江中上游防洪能力和景观提升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上海法治报 2023年06月20日

□法治报记者  夏天

松江区泖港镇范家村村民正指着黄浦江边的一条步道,向水务局工作人员提出:“希望在堤防建设过程中,最好还能多点景观、多做贯通,方便我们周边居民。”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水务局共确定89个调研课题,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座谈访谈等方式深入基层一线、深入企业民众进行调查研究,坚持问题导向,把听民声、干实事、破难题放在突出位置,广泛听取市民群众意见,深入分析研究,推动解决一批涉水问题。

挖掘“深度”:攻坚克难,聚焦“四道防线”

2021年7月,“烟花”台风袭击本市,其间“台风、暴雨、高潮位、洪水”四重因素叠加,城市防汛能力受到严峻考验。

“烟花”台风过后,市水务局开展了针对黄浦江防洪能力提升的六项专题研究,针对现状防汛墙、地形水位变化及方案研究进行评估并最终形成黄浦江防洪能力提升总体布局方案。

同时,市水务局立足防洪体系、提升工程站位、了解百姓所需、解决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黄浦江中上游防洪能力和景观提升调研工作,通过“解剖式”“蹲点式”等调研方式深入基层,实地走访160公里黄浦江中上游堤防各岸段,多方听取行业专家、周边企事业单位、居民的意见建议,不断完善工程规划设计方案,守牢城市防汛安全底线的同时为百姓创造更美好的滨水体验。

提升“高度”:统筹谋划,完善总体方案

黄浦江两岸作为上海重要的发展轴和标志性空间,是强化城市核心功能、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空间载体。要认真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强化绿色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功能品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滨水区。

大兴调查研究至为重要的一项意义,正是要对标对表国际国内的最高标准和最好水平,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实现深层次的思考与突破。为此,市水务局会同市规资局联合相关部门,以协同联创、多学科融合为导向,深入调研国内外先进城市相关案例和理念,邀请多行业专家学者建言献策,召集多家国内优秀团队联合开展规划设计,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形成了《黄浦江两岸(中上游)堤防与生态景观专项规划》。规划明确“安全保障达标、功能复合提升、岸线贯通可达、景观生态亲民”目标,找准工程定位,不断优化完善设计方案,增强沿岸百姓的获得感。

传递“温度”:紧贴群众,提升空间品质

“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发现群众面临的问题和意见,从而找到症结所在,才能找到破解问题的金钥匙。要多倾听基层百姓的意见建议,努力破解工程建设推进中的瓶颈难题。”市水务局局长史家明多次“扑下身子”开展现场踏勘,了解周边企业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重点检查薄弱岸段,同时牵头开展了各街镇村民与相关部门的问卷调查,广泛听取基层民意。

有群众表示,江边路长林多,照明设备、休息平台、垃圾桶等基础设施不可少;景观的提升也要考虑乡村振兴,结合当地特色;希望多一些亲水平台设计,增设部分支河桥梁便于通行,也要考虑车辆通行道路宽度等等。还有人则担心施工会对村里造成影响,表示要将施工期间车辆交通的安全、噪音、扬尘等影响降到最低,并保护好村内道路,要求做到文明施工;针对汛期也希望能够做好充足的预案准备,以保证施工期安全度汛。

在听取周边居民的建议后,市水务局协同设计团队考虑了增设了若干座桥梁以贯通滨江通道,不断深化景观提升方案,还通过优化断面方案避让了工程附近原有的市民休憩空间。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要以更大格局加快节奏推动项目建设,更高标准提升防汛能力,更强毅力踏实解决工程推进过程中难啃的骨头,更广视野凝聚各方力量顺应群众美好向往,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筑牢防汛‘安全堤’,点‘靓’浦江滨水区。”史家明表示。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