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装电梯开工前,有业主“反悔”了

调解员耐心释法答疑解惑,顺利化解邻里纠纷
上海法治报 2023年07月18日

资料图片

□法治报记者  夏天

在某老旧小区,一栋楼的加装电梯意向征询已经达标,加梯款项也已付给电梯公司。可就在开工前夕,有居民突然提出,之前的意向征询流程“不清晰”,侵犯了其知情权,且对今后加梯风险、维修费用存在担忧。

眼看加装电梯的工程要陷入僵局,调解员通过实地走访记录、坚持不懈组织“面对面”调解大会,最终促成了该楼栋居民达成一致协议,加装电梯工程得以顺利启动。

加装电梯即将启动

部分业主突然反悔

普陀区为进一步改善老旧小区住宅功能,方便居住高层的老年居民出行,为某小区一楼栋实施加装电梯改造工程的程序,此前已向全楼栋18户业主就加装电梯项目进行意向征询,并且根据《民法典》和本市相关规定,达到了同意加装电梯的规定标准,经当地镇规建办审核通过后可以加装电梯,并与某电梯公司签订合同,支付了40多万元的工程款项。不料工程项目即将启动之际,该楼栋部分业主提出异议,表示强烈反对,不同意加装电梯。而同意加装电梯的业主对此也非常愤怒,称对方的行为影响了改造工程的进度,两方业主代表产生矛盾纠纷,于是向调委会提出调解申请,希望能维护小区居民的合法权益。

由于该纠纷涉及人数多、调解难度大,收到调解申请后,调解员立即联系了楼栋多位业主,实地走访了解基本情况及各自诉求。针对反对方业主的诉求,调解员联合小区居委会,组织双方代表召开“面对面”调解大会,又特别邀请镇司法所、镇规建办、电梯公司和律师多方代表一同参加。

各执己见互不相让

耐心释法答疑解惑

刚开始,双方代表各执己见、互不相让、争吵激烈,在调解员的劝解下,双方渐渐冷静下来。反对方代表提出的问题主要是:对于当初楼栋加装电梯业主意向征询表的概念表示不清晰,以为只是一个初步的征询意见,而非正式的征询表,并非自己真实意思的表达;相关的公示报告贴在了一楼至二楼的楼道内,不够明显,他们根本不知道;加装电梯可能存在安全隐患,以目前的法律规定,整栋楼的住户都要承担均等的赔偿责任。

参会的多方认真研究了问题,做了相应的回应。首先,调解员邀请镇加梯办和电梯公司的专业人员结合《上海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实施意见》的相关规定,对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意义、申请条件及申请程序进行细致讲解。其次,本次加装电梯公示除了张贴在楼道内,还在小区公告栏中张贴过,并且有相关证据和照片,完全符合规定。随后调解员指出,根据《民法典》第二百七十八条规定,本小区加装电梯项目流程合法合规,并拿出之前全体业主签字的征询单,反对的业主看后并未否认其亲笔签名,因此当时的征询真实有效,无需进行再次征询。

针对加梯项目安全隐患问题,电梯公司提供了房屋质量检测报告、上海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施工图设计文件安全性论证。对于加装电梯施工导致的房屋开裂,公司承诺后续会进行修复,并同意后续产生的电梯维保费用与非出资业主无关的相应承诺书。

多方协商达成一致

加装工程顺利开工

尽管各方都作出了努力,但第一次调解会议双方并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调解员对此没有放弃,毕竟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能提升居民幸福感。涉事小区老年人和孩子较多,电梯改造便于居民出行。调解员相信通过多方的耐心劝解,一定能够改变反对方业主的态度。

调解员经过协调后,再次组织多方开展第二次调解大会。针对反对方业主代表的诉求,各方经过协商讨论后,建议双方代表签订一份协议,可以对诉求内容进行承诺,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也可以购买一份价格合理的房屋财产保险,以保障各方的相关权益。

最终,整栋楼的业主达成了协议,促成了该楼栋加装电梯工程的顺利启动。一周后,调解员进行了回访,全体业主对调解结果都表示满意,同时也非常感谢调解员的不懈努力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调解心得】

这是一起因加装电梯引起的邻里纠纷案。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上海市积极推进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这是完善住宅使用功能、提升城市宜居水平、改善居民生活品质的民生民心工程,也是积极应对城市老龄化的一项重要惠民便民举措。

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因加装电梯而引发的矛盾纠纷也时有发生,调解员在调解此类纠纷时,一方面要积极借助专业人员的力量,通过专业知识的讲解,消除居民对加装电梯带来的各种顾虑;另一方面,要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用平实的语言把相关法律为居民解释清楚,在调解过程中以法律为准绳,明辨是非、分清责任,同时也要注意调解的技巧方法。在充分尊重业主权利的前提下,将沟通作为化解纠纷的桥梁,引导居民用法治思维处理生活中的各类矛盾纠纷。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