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贰柒 制图
□口述:小阳 记录:林可依
二十多年前,偶然的机会下,小阳从家乡的小山村走出来,到了繁华的大上海打工。出来之前,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并幻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发大财,挣大钱,让辛劳了一辈子的父母都跟着沾光享福。
然而多年的打工生涯让他曾经的梦想越离越远,最终,他只不过和这个城市中的诸多打工仔一样,租住在狭小的“老破小”里,每天骑着小电驴上下班,为了节省一点钱,精打细算地过着每一天。现实的困苦,小阳觉得还能忍受,唯一让他愧疚的,是自己不但没法兑现当年对父母许下的承诺,还要让父母为他出力——帮忙照顾在家乡读书的孩子。
但即便如此,小阳的父母从未有过一句怨言,在他们心中,儿子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便是他们人生最大的幸福。
在父母眼里,我永远都是他们最疼爱的小儿子
今年的六月上旬,我向单位请了几天假,回到了远在安徽的老家。因为在老家读书的儿子,即将参加中考。这几年,我一直不在他身边,也没能尽到做父亲的责任。现在,他即将参加中考的关键时刻,无论如何我也要回家陪伴他一下。
回家前,我特意买了些保健品和上海特产带回去,想给父母尝尝。虽然现在这些东西在网上也都能买到,根本无需千里迢迢从这么远的地方带回去,可是我总觉得从上海带回去的意义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么多年,我对父母一直都抱着一种愧疚之情,我知道以自己的能力,无法给他们提供多么丰富的物质享受,这一点小小的礼品就权当是我对他们的弥补吧。
当我一踏进老家那个小小的院落时,父母亲闻声从屋子里跑了出来。他们看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热吗,这一路上累坏了吧?”再看到我手里的礼物,又是一叠连声的埋怨:“买这些东西做啥?家里什么都有。”我心里一热,眼睛也不由得跟着一热。这些话语太熟悉了,就和我事先想到的一模一样。每次回家,父母几乎都是同样的反应,担心我一路上累了、受苦了。同时又心疼我为他们花钱买东西,怕让我破费,即使这些东西根本花不了几个钱。
我不由得感慨,这么多年过去了,在父母的眼里,我依然是那个他们疼爱的小儿子,哪怕我早就成家立业,早就有了自己的孩子。
年轻的我,怀揣着挣大钱的梦想来到了上海
我的老家是隶属安徽一个小城的农村。父母养育了我们姐弟三人,我是家里的老小。也正因为我是家里最小的,所以即使从小家境普通,我还是享受了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待遇。但父母爱我,却从不溺爱我,所以从小我就被父母教育得谦逊、懂事。这当然也和父母的言传身教有关系,从小在我的印象中,父母勤劳能干,不但把地里的活收拾得干净利落,家里也整理得井井有条。和别人的交往,包括亲戚、邻里,都能和睦相处。正是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我们姐弟三个也都继承了他们身上种种良好的品德。
初中毕业后,我就没再继续升学。这在我们老家也是很正常的现象。毕竟,大多数都是资质普通的孩子,那时候的父母也没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从学校回来后,我就跟着父母一起学种地。原本的打算就是再过个几年,找个媳妇,和父母一样,老老实实地呆在农村,种种地,过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平凡生活。
谁也没想到,天上忽然有一天有一块馅饼砸到了我头上。就在我20岁那年,家里的一个远房亲戚来我们家做客,偶然说起他在上海打工的单位正好要招几个年轻人干后勤。工作虽然有些辛苦,但是待遇还算不错。我一听就动了心。
这位远房亲戚在我们村里也算名气不小,早在八十年代初,他就走出了村子,去了上海打工。每次回来,他都会给我们讲他在上海的所见所闻,每次都听得我们感叹不已。对我们这个偏僻的小地方而言,大上海就像一颗遥不可及的璀璨明珠,那么美好又不可接近。而现在居然有了能去打工的机会,我怎么会不心情激动呢?抵不过我的软磨硬泡,父母终于答应我去和这位亲戚商量商量能不能把我带去上海见见世面。
没想到亲戚竟然痛快地一口答应了。于是,在一个初秋的早晨,在父母亲的千叮咛万嘱咐中,我怀揣着无限的憧憬和梦想踏上了去上海的火车。
还记得在出发的前一天晚上,妈妈一边帮我收拾行李,一边叮嘱我,到了上海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好好吃饭,注意天气冷暖。妈妈一边说一边还悄悄地抹了抹眼泪。妈妈这样担心着我,我却是分外地兴高采烈,一颗心早就飞到了上海。我拍着胸脯对妈妈表示,“你就放心吧。我在上海肯定会好好的。到时候等我在上海出息了,赚大钱了,一定让你和爸爸过上好日子。”听了我的话,妈妈又是哭又是笑,最后她只说了一句:“我和你爸不要你挣什么大钱,只要你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我们就心满意足了。”
在上海成家立业的我,是父母的骄傲
来到了上海,我住进了单位安排的集体宿舍,然后就开始了工作。说起来,这份工作倒是没什么难度,就是要做的事情比较多,也比较杂。通俗地说就是打杂的吧。也许这在别人眼里就是一份没什么前途的工作,但对从农村走出来的我来说,却是来之不易的机会。我谨记着父母对我的教诲,老老实实干活,认认真真做人,从来不会耍滑偷懒。反正我有的是力气,年纪又轻,再苦再累,睡一觉,第二天就又有力气了。
也许正是我的这份憨厚淳朴,让单位里的领导很喜欢我,也很信任我。工作了好几年,身边有不少同事都陆陆续续地离开了,但我一直踏踏实实地在原来的岗位上工作着。后来领导看我干活认真,交代我的任务都能踏踏实实地完成,还由单位出资送我去专门学了驾驶。这样学成回来后,我还可以同时兼任司机的工作。
当我回家休假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母时,他们比我还高兴。淳朴的他们也说不出什么大道理,就是叮嘱我,“那是领导看得起你,你一定要好好工作,绝不能辜负了领导对你的培养。”
我一个劲儿地点着头,仿佛看到成功就在前面向我招手。
说实话,那十年是我人生中最好的十年。不但工作顺利,我还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她是我工作单位的同事,也来自农村。因为相似的人生经历,我们两个很谈得来,最后就顺理成章地走到了一起。
结婚后没多久,妻子生下了儿子。这让父母高兴地合不拢嘴。每每和亲戚们聊起我,他们总是特别自豪。在他们眼里,我就是他们的骄傲。
往后余生,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多陪伴他们
也正是因为工作和生活一直顺顺利利,所以我也从没有过其他的想法,就一直老老实实地呆在单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甚至,在房价还未上涨的那几年,都没想到要为自己的小家在上海买一套房。因为单位的特殊性,我们职工一直都是有宿舍提供住宿的。甚至,单位的食堂也能提供一日三餐。等于整个日常生活全都被安排好了,所以,我一直生活得很安逸。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生活状态,所以也从没想到要改变一下这种状态。
但是生活安逸,我干活的时候还是一如既往地认真、卖力。就是疫情的这几年,有时候因为工作需要,加班加点到深更半夜也是常有的事,我也从来没有一句怨言,而是老老实实地干完自己的份内工作。也从来没有提出算加班费之类的。因为,我一直记得父母亲对我的教诲:老老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
本来,我就打算这样一辈子做下去了。可是,因为单位体制改革,我的工作也开始变得岌岌可危。迫于无奈,去年的下半年我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另外找了一家单位继续从事后勤工作。
直到这时,我才发现生活的压力是如此巨大。原本无偿居住的宿舍没有了,不得不到外面租房住。一套简陋的老破小租金却一点都不便宜。为了省钱,我和妻子只能和原来的老同事一家合租了一套房。说实话,那一刻我是真的挺后悔的,为什么自己当初就没想到要买一套房呢?
而生活中的其他开销也都远远超出了我原先的预想。虽然已经四十多岁的人了,但那一刻我才仿佛忽然发现自己刚刚领略了社会的毒打。自己原先是太天真了吗?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觉得认真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行,却没想到生活远比我们预想的要现实的多,也无情的多。当然,最让我难过的是,我想到自己当初走出家乡来到上海时,曾经许下的诺言,曾经立下的雄心壮志,此刻看起来却是如此可笑。我觉得对不起家人,尤其是对不起父母。虽然我在上海这些年,除了期间接他们到上海来玩过几次,就再也没有其他的回报给他们了。别说当初承诺的让他们过好日子,就是直到现在我都在麻烦他们。因为户籍的关系,儿子从上初中开始,我就把他送回了老家读书。为了让儿子尽可能接受优质的教育,我给他报的是收费不菲的私立学校。虽然平时住校,但每到周末,都是年迈的父亲坐着班车往返三四十公里把他接回来。周末在家,母亲还要一天三顿地给孩子做饭做菜。另外还要给孩子准备各种好吃的,周日晚上再让孩子带回学校。
近四年的时光,父母就这样默默无闻地照顾着孩子,从未在我面前抱怨过一句辛苦。春节回家,亲朋好友相聚,也有几个在外面打拼多年的亲戚,都事业小有所成。听他们聊起自己的近况,我不禁有些愧疚。和他们相比,我简直就是太失败了。但是父母却一点都没有轻视我的意思,他们最关心的是我在外面租房住,住得习不习惯,自己做菜麻不麻烦。回上海的时候,他们还给我准备了几大箱的家乡特产和做好的熟菜。
我知道,自己这辈子可能都无法兑现自己当初让父母过上好日子的承诺了。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他们的有生之年,尽量多回去陪陪他们,让他们感受一下天伦之乐。我想,这也是他们最需要的。
手记>>>
父母眼中没有成败,只有爱与不爱
小阳的故事其实是无数普通人的缩影。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他们离乡背井,来到大城市打工、生活。刚开始的时候,他们都是充满了梦想和憧憬,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可以收获成功的事业,丰富的物质条件。然而,经历过生活的磨难和社会的毒打之后,他们才逐渐开始明白,有时候并不是只要付出就会成功,还需要运气、眼光、魄力等等其他因素的加持。大多数人最终的结局还是普普通通,泯然于众人。
就如同小阳,多年辛苦打工,最后依然在这个大城市里连一间属于自己的可以遮风避雨的小屋都没有挣下。那种失落感不言而喻。当然,最让他难受的还不仅于此。最让他难受的是,非但曾经在走出乡村时对父母立下的今后让他们过上好日子的承诺不能兑现,还要让年迈的他们帮助照料自己尚在读书的孩子,让他们一把年纪了还要继续为自己操劳,这恐怕是为人子女最痛苦的吧。
但是小阳的父母却根本不以为意。面对别人孩子的成功,他们从不攀比,唯一的心愿就是小阳能够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其实,这也是我们中国绝大多数父母共同的心愿,只要孩子平安、健康。他们其实并不在乎孩子是否成功,他们更在意的是那份平淡的幸福。这就是他们对子女的爱,平凡、朴素却又伟大。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