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7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智慧法院研究院、人民法院矛盾纠纷源头治理研究基地、上海市法学会公司法务研究会联合承办的“生成式法律大模型专题研讨会”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智慧法院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人民法院矛盾纠纷源头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杨力介绍了智慧司法实验室的最新进展。近年来,在最高人民法院指导下,实验室发挥大学基础研究和学科交叉优势,瞄准智慧司法关键领域,推动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工文交叉”6个教育部A类一级学科展开有组织科研,形成以司法信息学研究为理论基础,智慧司法体系工程、数字资产化与利用为支撑的“一体两翼”格局,已在智能司法精细化执行协同、法检司数据可信交互、重点案由智能裁判辅助、数字化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基于人案物数据融合的司法管理等领域取得一系列产学研用成果。
在主题报告环节,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委员、“智慧司法”技术总师许建峰以“不断完善生成式法律大模型 促进以数据为中心的人工智能发展”为主题进行报告。他认为,需要加强对通用信息度量方法等基础理论的研究,为数据集质量评估提供更多的定量手段,推动司法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的降本增效。
科大讯飞司法业务部总监孔维骏以“科大讯飞认知大模型阶段成果”为题,对科大讯飞聚焦大模型在司法领域应用作系统介绍,并表示,依托大模型,既能够不断优化法律服务,践行司法为民,亦能强化辅助办案,不断提高审判质效。
智慧法院研究院副院长金耀辉以“可信的大语言模型:训练、推理及评测”为题作报告,着重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以及科技伦理等方面面临的诸多技术和法律风险。 (朱非)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