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452个车位面临拍卖”最新后续:近百名业主顺利拍得车位并选号

首创批量不动产司法处置新模式见成效

上海法治报 2023年07月24日

□记者  胡蝶飞

本报讯  今年6月,本报曾独家报道《小区452个车位面临司法拍卖,业主停车怎么办?》,引发强烈社会反响。该案目前取得最新进展:近百名小区业主已经顺利拍得停车位,并进行现场选号,上海金融法院在全国首创的批量不动产司法处置新模式初见成效,实现司法拍卖成交率与民生停车需求“双赢”。这一创新模式将给未来此类案件执行提供“上海智慧”与“上海样本”。

“现在已经有4个车位被选走了,分别是273号……”7月22日一早,记者抵达上海市浦东新区前滩海悦华庭小区车位拍卖选号现场时,业主们已经排起长龙,上海金融法院的执行法官们正在忙碌,法警在现场维持秩序。

“我在研究剩下的车位哪个位置更好一点,希望能选到离出口近一点的。”1号楼的业主沈女士排在第16号,她一边排队,一边拿着打印好的车库平面图在研究。沈女士告诉记者,自己从买房开始就想买个车位,“想了好几年了,终于拍卖到,能选车位了,还是蛮激动的。”另一边,还没轮到进入排队队伍的一对年轻业主夫妇手上也拿着打印的车库图,对照墙面已经选走的车位,正在认真讨论研究,甚至拒绝了记者的采访:“不好意思,我们现在有点紧张,需要讨论一下。”

其实,小区里像这样“迫切”而激动的业主不在少数。因原开发商涉诉,该小区所有停车位均被抵押查封无法有效销售,在此轮拍卖前小区业主没人购买到停车位。

停车难,一直是民生反映强烈的问题。近几年,类似这样涉及住宅停车位批量处置的执行案件并非个案,也不是上海独有。如何才能实现司法拍卖成交率与民生停车位需求“双赢”?

按照一般司法拍卖模式,涉案452个车位均在一本产证上,法院基本都是整体拍卖。然而,整体打包拍卖标的额过高存在流拍风险,且成交后小区业主的停车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但如果分拆逐一处置,每分拆一个就是一起案件,无疑将给法院工作带来很大挑战。

为此,上海金融法院在全国率先创新探索“批量委托,分拆竞买,价高者先选”批量不动产司法处置新模式。

“我们结合前期调研情况以及最终参与竞买的保证金缴纳情况,确定了投入拍卖的住宅车位数量,其中子母车位共计8个,普通住宅车位94个,实现了对所有业主竞买需求的全面覆盖。”上海金融法院执行局局长钟明告诉记者,7月8日至9日进行的线上司法拍卖中,共有112人次参与竞买,最终8个子母车位全部成交,成交总价共计5172000元,普通车位共计成交75个,成交总价共计29758000元。

“谁竞拍时出的价位更高,那谁就有车位优先选择权,今天现场的选位排号也是据此产生的。”上海金融法院执行法官杨现正介绍道。

据悉,下周法院出具裁定书后,业主们即可办理车位过户手续,约一个月左右就可拿到停车位产证。剩余未拍卖车位后续将与商务楼宇等执行标的物一起另行拍卖,最终共同兑付给执行申请人。

“此次拍卖处置的车位数量虽然不多,但却给未来处置更大批量的类案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经验,司法处置新模式试点也初见成效。”钟明同时坦言,“对于试点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未来我们将予以进一步细化、完善,希望这一创新模式能给此类案件的执行提供‘上海智慧’与‘上海样本’。”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