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真假的权利

上海法治报 2023年07月24日

□迂夫子

不知从何时起,跟朋友分享网上获取的信息时,总要习惯性地附上一句“我也不知真假,姑妄发之,姑妄看之”,附言总给人一种发布免责声明的感觉。

自从有了网络,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烦恼也随之而来。很多信息似是而非,真假莫辨,反而增加了获取真实信息的难度。最让人尴尬的是,明明是不容置疑的“有图有真相”,过了几天又突然反转,被别的“有图有真相”证伪,而反转之后的再反转,更让人晕头转向,回不过神来。

久而久之,谨慎的人在获取信息时,往往先要仔细判断一番,以确定真假。然由于个人知识储备和鉴别能力的局限,多数信息依然难辨真假,终是姑妄听之,姑妄信之了。但要把获得的信息分享给别人时,还是会更加小心谨慎一些,习惯性地告知人家,不负责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我们以前把不可靠的消息称作“小道消息”,所谓小道消息,其实就是道听途说,非官方发布的消息。

一般来说人们更认同来自官方的消息,把个人传播的消息当作小道消息,甚至是谣言。现如今网络上自媒体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他们传播的信息已经少有人称之为小道消息了。因为讨好式的“喂养”,自媒体吸粉力度之强让人惊讶,黏着度更是无与伦比。有的粉丝对自媒体盲目追捧的死忠行为,更令人咋舌。自媒体为了保证黏着度,会刻意取悦粉丝,培养死忠粉。一旦培养出大批死忠粉,即便发布虚假信息或者是散布谣言,也不会有人来辨别,即使有清醒的人站出来发声质疑,不消自媒体回应,广大的死忠粉就先把异见者用唾沫星子淹死了。

有一天,我的学生给我发来一张截图,是杜甫的头像,他说教科书里的杜甫头像,竟然是作者蒋兆和自己。我回复他,好多年前就有人讲这个事了,历史人物,没有流传下来影像的,都会有后人的再创造,给人假得很真的感觉,其实现代人用美颜滤镜,也是真得很假!不必纠结这些,熟读唐诗的人,心里自有一个真杜甫在。但我的学生有不同的意见,他认为至少编者应该注明杜甫的画像是后人想象的,原型是画像人自己。换言之,你可以是假的,但我们应该有知道是真是假的权利。

他的观点,我深以为然。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