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旭凡 谢钱钱 摄
□见习记者 谢钱钱
近期,几个关于上海长兴镇“工人夜市”的美食“探店”视频在互联网上引起网友关注,这些“岛上夜市”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疏导点”。“疏导点”是什么?它为何而建?记者日前来到长兴岛一探究竟。
傍晚,暑气渐退,路灯一盏盏亮起。虽然远离市区,位于长兴镇的特殊夜市——“疏导点”却仍是一番热闹模样。“疏导点”紧挨着上海江南长兴造船厂,刚下班的船厂工人,骑着自行车、电动车,三两成群赶来就餐。在标着“江南大道临时疏导点”的蓝色帆布篷下,摊贩们手中忙个不停,水煎包、阳春面、小炒菜、10元盒饭……不一会,一份热气腾腾的美食便出炉。
据了解,“疏导点”是长兴镇采用疏堵结合的管理模式,引导流动摊贩入场统一规范经营,统一集中有序管理而诞生的“临时市场”。“疏导点”紧邻江南大道,是数万余名务工人员每天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之前,面对务工人员庞大的衣、食、住、行需求,流动摊贩蓬勃生长起来,江南大道成为“兵家必争之地”。职工的需求满足了,但“野蛮生长”的摊贩经济带来的城市管理难题也渐渐显露。“当时,不少摊贩乱设摊,造成市容环境脏乱差,有时带来停车交通问题,安全管理上的隐患也难以监管到位。”城运中心网格巡查员陆建明说。
为满足产业工人、流动摊贩的现实需求,同时解决基层治理难题,长兴镇主动“出击”,江南大道“便民临时疏导点”应运而生,《江南大道临时疏导点管理方案》也一并出台。如今,三个“疏导点”摊位数总计约713个,成了务工人员下班后的“小饭桌”。
“疏导点”建立后,有关社会治理能力的考验也摆在面前。为此,长兴镇整合镇级层面管理、执法、作业、服务等功能,投入到“疏导点”的管理之中。执法管理队每天定期巡查,对食品安全、生产安全、交通管理、市容管理、治安管理等全方位紧盯。例如,为解决电动车停车难的问题,长兴镇在江南大道设置了六个非机动车停放点,并安装安全护栏,既整齐美观,又化解了交通拥堵的难题。“夏季气温升高,生产安全更加值得注意”。陆建明告诉记者,夏季时节,管理人员尤其注重液化气罐检查,“我们每周至少三天都会进行详细地检查,看看煤气罐有没有漏气,检查灭火器等。”“执法人员也会定期检查摊贩们采购的食品来源,做好摊贩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陆建明说。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