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夏天 通讯员 吴珊珊
本报讯 一女子在网络平台谎称有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针剂可以出售,骗取多名被害人共计1.9万余元。近日黄浦区人民检察院对被告人陈某某以诈骗罪提起公诉,黄浦区人民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9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5000元。
今年年初,被害人陶小姐因在安庆的家人感染新冠病毒需要购买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针剂,由于当时该针剂十分紧张难买,陶小姐便在网络上寻求购药途径。一天,她在微博上看到有网友出售多余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针剂,便联系对方添加微信购买,双方最终商议以1200元一支的价格购买8支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针剂,并预付2400元作为定金。对方告诉她自己的朋友是往返宜昌至安庆的高铁乘务员,到时候会托这个朋友带给陶小姐的家人。不久后,陶小姐看到网络上有人因购买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被骗,便急忙拨打了对方留的手机号码,没想对方称亲人过世就再也联系不上了。意识到被骗的陶小姐立即报警求助。
经查,被告人陈某某在小贷公司欠款3万元,当她看到网络上有许多人因购买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针剂被骗的经历,便萌生了以相同方式诈骗他人钱财来还债的想法。
她在微博等网络平台发布自己有多余的针剂,为了获取被害人的信任,陈某某使用自己的两个微信号互相聊天,制造虚假的购药聊天记录,又在网络上寻找了在医院取药的照片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针剂放在冰箱中的图片,证明自己确实有药在手。共有8名被害人信以为真,通过银行卡、微信、支付宝等转账支付购买该针剂的定金,共计19290元。
当被问及为什么要虚构高铁乘务员送药时,陈某某交代她在网上了解到该药物无法通过顺丰冷链等快递配送,便编造出托乘务员朋友配送的方法。到案后,陈某某退赔了全部违法所得。
近日经黄浦检察院提起公诉,黄浦法院依法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陈某某有期徒刑9个月,缓刑1年,并处罚金5000元。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