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区”里,有个活力“跑团”

2.68平方公里辖区内,徐汇天平街道绘制最美“枫”景
上海法治报 2023年07月28日

资料图片

民警与消防站战士商量辖区防火安全工作 通讯员 马凯 摄

今年5月,徐汇区“平安校园联盟”正式签约 通讯员 马凯 摄

□法治报记者  季张颖

徐汇区天平街道地处上海中心城区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在其2.68平方公里辖区内,既有“高大上”的花园洋房,又有“低矮旧”的老式里弄,有网红打卡点武康大楼,也有宋庆龄故居、陈毅旧居等128处不可移动文物、113处优秀历史建筑,同时又是上海的政治中心部位。

特殊的地理位置,加之复杂多样的区域环境,给基层治理带来挑战。近年来,徐汇公安分局天平路派出所以人民利益为支点,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天平落地生根。

正值“枫桥经验”提出60周年之际,近日,记者走进天平地区,从武康大楼周边的“源点广场”、平安联盟下的溯源治理、以及红色遗迹沿路的初心中探索“枫桥经验”里的“平安天平”故事。

武康大楼前沿街空间拓展3.6米

小改小革中破解交通难题

位于5条马路、六岔路口交会处,共有10组机动车交通信号灯、12组行人过街信号灯,节假日日均客流超过1万人次,瞬时峰值可达5000余人次……自从2019年架空线入地、全面修缮完工后,焕然一新的武康大楼就成为了市民游客青睐的网红打卡点。

以今年“五一”期间为例,大数据显示,武康大楼六岔路口一个上午的累计人流就超过1万人次,瞬时峰值达4600人次。百年大楼的走红带来了人气,也带来了诸多相关问题。

“以前游客拍照时,为了选取最佳角度,甚至就直接站在了马路上,任由车辆从身边擦肩而过,相当危险。”在天平路派出所党总支书记、所长施欣的印象里,乱穿马路、在禁行道路骑行、滞留路面拍照等不当行为,都给原本复杂的武康大楼周边道路安全带来了挑战。

施欣告诉记者,发现这些问题后,天平路派出所及时向分局和区有关部门汇报,后来经过公安、街道、城管、市容绿化等单位共同协调,选取武康大楼斜对面的淮海路、天平路街口,将转角沿街部分向外拓展3.6米,同时街区还配合做了一系列“微更新”动作,移位了4处电箱、1根电杆等“城市家具”,还将原本的周边业态进行了调整,形成如今的“源点广场”,让更多游客可以在这里安全又安心地打卡拍照。

“比较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大家的努力,在经过改造后,武康大楼周边再没有发生过一起交通意外,也没有发生一起拎包扒窃案件。”施欣告诉记者。

而在徐汇区的支小道路上,小改小革也让原本的道路有了新的面貌。宛平路作为连接肇嘉浜路和淮海中路的主要支小道路,高峰时段一直承担着较大的通行压力。位于宛平路上的高安路一小,每天接送学生的车辆会占用多条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道,存在机非、人车混行的安全隐患。

为了解决“停车难”的问题,天平路派出所和徐汇交警支队实地勘察、对症下药,在建国西路划设临时停车位,上下学期间,在护校民警引导下,车辆统一右转停放至建国西路上划设的临时停放点,孩子在家长志愿者的护送下沿人行道步行百米入校。“自从划设临时停车位后,校门口车流顺畅了不少,孩子上学的‘最后100米’也比之前安全了不少。”高安路一小的家长志愿者陆黎说道。

警医、商户、校园各平安联盟发力

闭环化解矛盾纠纷1090起

在天平地区,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是一所闻名全国的专科医院,每天全国各地的患者来此就医。日均门急诊挂号量在5000-6000人次左右,节假日等高峰时间段则达到7000多人次,由于医患资源严重不对等,相关纠纷警情一度成为了棘手难题。“于是,我们在‘五官科医院’设立了警务室,日常派驻民警,会同院方妥善处置各类矛盾纠纷,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施欣介绍说。

天平路派出所立足主责主业,把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作为治安防范重点。数据显示,自“平安警医联盟”建立以来,相关矛盾纠纷类110报警大幅下降,也切实维护了辖区医疗机构的安全稳定。

不仅如此,近年来,天平路派出所党总支还通过走访共建等方式,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开展群防群治,在警民协同治理下,产生了“1+1>2”的效果。淮海中路1875号“魔型社”位于武康大楼周边网红商铺的中心地带,天平路派出所将沿线“平安商户联盟”的“平安屋”设于该处,同时配备警棍、盾牌、灭火器等装备,组织多方力量配合开展纠纷调解、巡逻防控、应急处置、为民服务等工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这个灭火器马上要过期了,要换一个新的。”近日,在徐汇区向阳小学,民警李文俊正在和同事仔细检查学校的技防、消防设施。为了不断深化校园平安建设,今年5月,徐汇区“平安校园联盟”正式签约。新机制的建立延伸了防控触角,不仅拧紧了校内平安“安全阀”,也奠定了校外稳定的“主基调”。

施欣告诉记者,为了全力将各类风险消除在萌芽阶段,天平路派出所还依托警情核查机制,将110警情、日常警务工作中遇到的个人极端倾向类、涉精神障碍患者类、多次报警矛盾纠纷类、涉校园类等隐患全量纳入警情核查范围,通过1位社区民警、1位治安民警+协管员+居委会志愿者的模式,进行全闭环处置,“今年以来,我们已全闭环处置重点警情65起、化解矛盾纠纷1090起。”施欣说。

消除“梧桐深处”消防隐患

为民服务不缺位

天平辖区老房子多,且大多为砖木结构,环境又很局促,使得消防工作一直是施欣和同事们最担心的风险点。

2021年,大年初四深夜,派出所接到了辖区居民的来电,说空气中有比较刺鼻的烧焦味。施欣立即发动派出所民警、周边保安以及平安志愿者四处搜寻,最终在一条小弄堂深处找到了起火点。原来是一处旧式洋房院子里的电线老化发生自燃,好在未造成人员、财产损失。据了解,上世纪30年代这里曾是花园别墅,但经过历史更迭,总共住进了7户人家。乱搭乱建,又没有使用防火阻燃材料,导致这里环境脏乱差,消防隐患丛生。

为此,天平路派出所逐级向分局、区政府汇报,经过几轮协调,最后采取了先拆违、再进行房屋征收土地置换的方式,前后用了一年左右时间,让7户人家全部迁入了新居,使他们多年来改善住房的心愿得以实现,也消除了隐藏在梧桐深处的火灾隐患。

立足民生焦点,天平路派出所时刻用为民服务之“矢”,瞄准群众需求之“的”。年逾八旬的孙老伯因没有房产迟迟落不了户,这可把他愁坏了。眼见老无所依,生活得不到保障,党员民警陈刚及时伸出援手。他经过走访相关部门了解到,老人可以在街道办理公共户口,但必须将原来的户口恢复。但老人原籍地的房产已经过户,想要恢复户口并不容易。

为此,陈刚帮助孙老伯写了一份情况说明,并与宝山公安分局积极协调。最终,在陈刚的帮助下,孙老伯的户口问题圆满解决。

用活20余处红色资源

“每一次奔跑都是一次党史教育”

天平地区全辖区共有128处不可移动文物、113处优秀历史建筑,其中就有宋庆龄故居、陈毅旧居、新四军驻上海办事处、中共地下秘密电台旧址等20余处红色遗迹。在党建引领之下,天平路派出所党总支倾心倾情打造“天平跑团”党建品牌,精心设计串联起辖区诸多红色景点的跑步路线,组织党员民警用脚步追寻和传承红色基因。

“每一次奔跑都是一次党史教育。”“天平跑团”团长、民警刘斌告诉记者,“比如在此前寻访‘初心路’活动中,我们跑团成员带领大家在众多历史名人留过红色印迹、有着衡复历史文化风貌的街区寻访红色点位,感受‘四史’变迁和时代内涵,激发广大党员群众爱党爱国情怀。”

刘斌说,如今的“天平跑团”已经从最初不到10人扩充到100多人,成员也从原先单纯的派出所民警扩充到天平街道内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成员,“跑团成员年龄跨度也很大,无论老少,大家在跑步健身的过程中,对辖区有了新的认识,激发了工作热情与职业荣誉感。”施欣谈到,更重要的是,以跑步为媒介,各方的资源得到了更好的链接,让天平地区的基层治理有了更好的抓手,提升了协同治理的能力。

“碰上问题大家都能举全力主动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在这样一种良性循环之下,未来天平地区的所有人都是社会治理的创新者、平安建设的组织者、群众路线的实践者。”施欣这样展望道。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