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谈

上海法治报 2023年08月08日

事由:

塑料问题已成为仅次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近年来,外卖行业呈井喷式发展,在为市民提供便利的同时,由此产生的外卖垃圾也对环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8月6日海报新闻)

百家讲:

实施外卖全面“禁塑”,不是封杀所有塑料制品,而是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等。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形成合力,全力推进全面“禁塑”。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应加大对生产、销售环节的监禁力度,对重点环节和流通领域保持高压严管态势。再者,应将外卖全面“禁塑”上升为地方性法规,进一步扩大立法范围和“禁塑”的内容,制定“禁塑”目录,并保持相关信息公开透明。

根治外卖塑料垃圾,关键是实现环保替代。即加快替代产品的研发、生产和供应,即推出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等塑料制品,满足市场需求。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的价格明显偏高,影响了消费者使用的积极性。因此,必须进行技术改造,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高生产和供应量,逐步降低销售价格,不给消费者增加过多负担。实施全面“禁塑”,必然导致部分商家库存的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大量积压,给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对此,有关部门应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妥善处置,将其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以此提高外卖平台支持“禁塑”的积极性。

——汪昌莲

事由:

近日,有媒体接到两名大学生暑期工的求助。二人提供的工资单上显示,原本约定的底薪是1000元,包吃包住,结算时扣除各种费用后,只剩下不到100元了。记者调查发现:有的用人单位招工时明明承诺“高薪”,但实际却用各种理由克扣工资待遇;有的用人单位仅把暑期工当作短期的廉价劳动力,完全忽视其应有的劳动权益。(8月5日《法治日报》)

百家讲:

“暑假工”不该是被歧视和被欺骗的代名词。事实上,只要暑假工的产品质量达标,工作效率和时长等同正式员工,用人单位就应“同工同酬”,而不能歧视暑假工。从法律角度看,用人单位的克扣手段已经违反了劳动法规,属于违法行为,倘若暑假工较真维权,等待用人单位的必将是惩戒或处罚。用人单位想以“没有劳动合同”来搪塞责任,也未必能达到目的,因为只要暑假工能提供上班信息,哪怕是聊天记录截图等,证明二者之间存在劳动关系即可。

“暑假工”往往比常人付出了更多的艰辛和不易,从情感上讲,用人单位不该欺负、欺骗他们,克扣他们的工资。有关部门必须多措并举,加强监管,依法惩处,保障暑假工的合法权益。所以,与此相关的单位,比如社保局、劳动保障部门、劳动仲裁委员会等,在暑假工维权高发期,更应有枕戈待旦的精神和担当,正视并重视此类纠纷,积极、主动、认真地调解处理,保障暑假工的合法权益。

——黄齐超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