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荨联合调解现场

荩经过农民工签字的司法确认申请书 本版摄影通讯员 周丽伟
□法治报记者 夏天
“感谢政府、感谢法官,我们的血汗钱终于有着落了!”“总算可以竣工开业了!奉贤法院的公正与效率为我们赢得了宝贵时间,让我们对辖区的营商环境更有信心了!”一起看似矛盾激烈的涉百余名农民工欠薪纠纷,还没进法院大门就在法官的牵头下于3天内成功化解,让劳资双方都心悦诚服。
据了解,奉贤新城作为上海重点建设的“五个新城”之一,随着城市发展进程加快,司法保障需求也逐渐增加。近年来,奉贤区人民法院主动融入地方党委领导下的诉源治理大格局,以百姓法治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践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的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依托“奉法客堂间”诉源治理平台和“奉法致和”志愿者团队,通过会商指导、联合调解、巡回审判、法治宣传等方式,组织诉前调解1222次,参与化解矛盾1218件,服务人次36000人次,发送司法建议35份。
农民工被欠薪阻止项目开业
司法所求助派出法庭
“小陈法官,有个非常紧急的事情请教一下!”近日,奉贤新城人民法庭的陈蓓法官收到辖区金汇镇司法所负责同志的求助微信,“工人找不到施工单位,又没拿到工资,只能到政府寻求帮助,一直不肯走……”
听说涉及农民工的工资,正在“奉法客堂间”值班的陈蓓立刻放下手头工作,与司法所取得联络。经初步了解,案涉工程目前已经完工,但分包及总包单位拖欠了130余名农民工工资,他们经多次催讨未果,情绪愈发激动,多次阻止项目开业。
“今天来司法所反映情况的有30多人,后续可能还有其他人的劳务费没有付。陈法官,法院有没有可能提前介入,帮我们一起化解矛盾?”司法所盛所长在电话里很是着急。
“不能等到案子进了法院再处理!”陈蓓法官认为,虽然案子还没有进法院,但是一方面涉及农民工群体的切身利益,另一方面也事关企业的经营,于是立即向庭长何吉英作了汇报。
“即便还没有正式立案,但是时间不等人。”何吉英与陈蓓持相同观点,认为法院应当提前介入,不能让矛盾进一步扩大。同时,她计划在诉前启动“三所一庭”机制,由奉贤新城人民法庭召集辖区司法所、派出所和相关律师事务所的公益律师,召开联席会议,联合排查、调前会商,共同制定化解方案。
法院外的“三所一庭”机制
诉源治理3天显成效
何吉英是“三所一庭”机制的组长之一,陈蓓则是“三所一庭”机制奉贤新城人民法庭的分管负责人,次日一早,她们立即赶往金汇镇司法所,向企业代表和农民工了解情况。
“我们班组24人的欠费我都核实过了,金额没问题。现在劳务公司和总包公司都不付款,我们怎么办?!”瓦工班组长气愤地质问。可另一边,建设方也毫不相让:“我们企业也很无奈,这个项目由江苏省某集团承建,该总包集团又将部分劳务分包给某劳务公司。但总包集团未完成施工且施工质量不合格,后续25%我们还找了其他公司完成。我们已经把工资打给他们了,但现在总包集团和分包劳务公司都联系不上,因为这事拿不到竣工证明,还不能开业,晚开工一天我们就多一天损失……”
一边是拿不到工资的农民工,一边是替人“接盘”的建设方,如何打破僵局?陈蓓与司法所工作人员采取先安抚再调解的方式,先缓和现场剑拔弩张的氛围,再对双方开展“面对面”“背对背”调解。
建设方这边,她向公司解读了相关法律规定,特别是国务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中关于工程建设领域的特别规定,释明了总包单位开设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建设单位及时拨付工程款及人工费用、对总包单位支付农民工工资的监督等法定义务。建议建设方先行垫付农民工工资,再向总包单位和劳务公司主张损失。同时,法官也对班组长提供的《劳务人员人工费发放登记表》进行了初步审查。
“法官,我们愿意遵守法律规定的建设单位的义务,也愿意配合地方政府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我们也是同意先行垫付这批农民工工资。”听到陈蓓的劝导,建设方态度有所缓和。同时提出要确定《劳务人员人工费发放登记表》上记载的农民工工资的真实性。
当日中午,在奉贤新城人民法庭牵头下,“三所一庭”联系了属地政府、劳动监察等部门召开紧急会议,希望通过他们的介入,加快调解进程。会上,公安部门分析了案情,劳动部门逐一核实该项目备案登记的农民工信息、班组长核对工地打卡考勤记录及工时单价,并由农民工本人作出书面承诺,基本确认了农民工工资的真实性。
下午,各方协调人员对双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经过正确引导、合理建议、耐心说服,最终促使双方达成调解意愿。建设方最终同意按照《劳务人员人工费发放登记表》记载的劳务费金额予以先行垫付,并将款项交付至属地政府账号内。
第二天上午,陈蓓携奉贤新城人民法庭“奉法致和”志愿者团队成员再次来到金汇镇司法所,协助指导该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对建设方与农民工就欠薪事宜进行调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工作。历经10个多小时,奉贤新城人民法庭对这批涉众多名农民工的案件完成了司法确认,并现场出具了民事裁定书。第三天上午,属地政府依据人民调解协议书及司法确认民事裁定书,向各农民工代为发放了由建设单位先行垫付的劳务报酬。
打通全区诉源治理新路子,护航乡村振兴
源远流长的“贤文化”厚植了奉贤独特的人文内涵和城市底蕴品质,“敬贤、学贤、齐贤”的精神品格也激励着所有奉法干警。他们不仅通过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以及学习先进榜样以“敬贤”“学贤”,更身体力行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齐贤”。
奉贤法院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神经末梢”的职能作用,以服务美丽乡村为导向,选派优秀党员法官兼任村居副书记,当好社会治理“排头兵”;主动对接无讼社区等创建工作,在村居、社区挂牌法官工作室和巡回审判工作室,打造为群众办实事的“先锋队”;拓宽多元解纷渠道,用好“庭所联动”等机制,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桥头堡”。
在全面建设“记得住乡愁,看得见未来”美丽乡村的征程中,奉贤法院以派出法庭为基层司法服务推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以“奉法客堂间”“奉法致和志愿团队”等为载体,积极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为新时代乡村振兴强基赋能。
借助奉贤区大力推进的惠民工程——生活驿站,奉贤法院打造“驿站+奉法客堂间”乡村治理网络,构建“区-街(镇)-乡(居)”的三级调解网络,向辖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服务,实现多元解纷提档升级,将司法服务延伸到乡村治理的神经末梢,“奉法客堂间”也成为了老百姓身边的“共享客厅”和“法治客厅”。
由奉贤法院骨干法官、新入额法官和青年法官助理等30余人组成了“奉法致和”志愿者团队,主要负责“奉法客堂间”诉前解纷、“法官工作室”基层诉讼服务、线上“一键云解纷”和“解纷急先锋”维稳联动等四项工作职责。
同时,奉贤法院将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最大限度将纠纷化解在基层、消弭在萌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接下来,在前期试点四家“奉法客堂间”的基础上,奉贤法院还将在全区铺开“奉法客堂间”多元解纷平台建设,打通全区诉源治理“新路子”;利用“奉法致和”普法讲师团,开展系列化、菜单式的普法课程,以“奉行法律,致力于和”的法院文化推动形成“少讼”“无讼”的法治良序,开出文化品牌“新方子”;聚焦“奉法”“言子”系列,搭建法院人才培养“新梯子”,全方位赋能基层社会治理,为助力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提供高效优质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