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法学会组织举办的“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评选活动是我国法学领域的重要奖励项目。能够有幸入围,对我个人而言,是至高的荣誉、莫大的鼓励。
我们今天的法学法律工作者,有幸处在一个伟大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依靠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养分,我们有着最丰沛的思想资源、最深刻的理论素材、最鲜活的实践经验,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要以竭力回答法治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多年来,我一直深耕中国宪法学基础理论,立足我国宪法观和制宪行宪历史,发掘构成中国宪法秩序的基本概念、范畴、原理和制度体系,力图描述和构建立足中国法治实践的宪法文本,促进良法善治,试图原创性地阐发国家、国家机构、国家权力、国家任务、国家责任的内涵与外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在过去的学术生涯中,我曾获得“中国法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董必武青年法学成果奖”一等奖、第九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此次再获殊荣,我由衷感谢中国法学会对我们青年学者的关心爱护,感谢各位前辈多年在我个人学术成长上的悉心指导以及各位同道的互相激励。
在此,我还要特别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各位领导以及师友。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有海纳百川的胸襟,他们对我“视如己出”,委以重任,倾注心血,着力培养。我永远为自己是“人大法律人”而自豪,永远为人大法学院奋斗。感谢海峡两岸法学交流促进会给我们青年学者打造了为实现祖国统一贡献绵力的重要平台。感谢培养了我10年的母校中国政法大学,每当我在学术上有懈怠、遇挫折、遭压力的时候,我就会梦回府学路、小月河,从母校的精神血脉中找到砥砺前行的动力。我在精神上永远与母校随行,也只有更加努力,才能不辱没母校的荣光。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年轻学者获得学术鼓励是难得的幸运。此次获奖,对我而言,是肯定,是鼓励,更是一种鞭策。法学是治国理政的学问,对祖国和人民的爱与忠诚是法律人最基本的品格。我将以这次获奖为新的起点,坚持学术良知与标准,不负期待,在学术道路上继续上下求索、奋力前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不懈奋斗、贡献自己的学识与力量。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