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辖区各类出租房内的租客信息登记质量进行现场检查

组建“平安物业联盟”,发动物业公司参与小区管理

娱乐场所也能自治,“借酒劲”犯事可防可控
□法治报记者 夏天
“某小区某室居民飞线充电,我们拍照、处置三次,并予以警告,一直不改,能否请派出所对他们进行处罚?”“某新村发现有人散发诈骗小卡片!”……
奉贤区南桥镇,各小区物业经理们在“南桥平安物业联盟工作群”中相继发来线索。南桥派出所所长姚志平看到后,立刻@社区民警部署工作。后者迅速响应:“针对飞线充非机动车的,可以处罚,我联络管段民警。另,发现诈骗小卡片时间段请发下,我请综合指挥室跟进。”
姚志平打开手机微信群向上滑动,内容长得一时没有尽头。作为市公安局“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所长)”,南桥派出所创建了“五大平安联盟”机制,工作群里的上述对话就是机制运转时的常态。打造一个“枫桥所”已实属不易,而姚志平连续在柘林、南桥两个派出所成功创建“枫桥所”,更非偶然。这其中暗藏了一种堪称必然的“秘诀”。“基层平安建设中,如何避免公安机关‘大包大揽’陷入‘单打独斗’,而行业自治力量却在一边‘不敢管也不想管’的状况?公安部部长在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推进会上指出,基层社会治理面广事杂,要重点加强与党委政府其他部门的协同配合、联勤联动,形成系统治理措施。这也让我感到要管好这一亩三分地,就必须要结合‘一室两队’改革,从探索推动派出所与属地综治力量、社会力量的融合共治入手,不断激活一个个平安创建因子,更好地耕好辖区治理这块‘责任田’。”姚志平说。
变“被动走访”为“主动报告” 16人小所管好“小富士康”
姚志平刚调来南桥所时,辖区中一片秩序较为混乱的出租房集中地带正戴着“治安重点整治区域”的帽子。“今年春节后,辖区人口导入总量上升,流动加剧,出租房和各类非正规落脚点在人口、消防、治安管理等方面都暴露出很多隐患。”
让人惊讶的是,姚志平上任仅一个多月,这里就成功“摘帽”。小试牛刀即告成功,是因为姚志平在柘林派出所工作时就有类似经验。他记得当时派出所辖区总计2.3万人口,其中1.3万是外来务工人员,人口结构严重倒挂,且这部分人群主要聚居在化工区附近的出租房,像个“小富士康”。
那么多繁琐的人和事,单靠一个当时仅有16个民警的小所,怎么管得过来?姚志平却胸有成竹:“我们要充分调动房屋出租人参与到人口管理中来。而且我们警方其实是有法可依的。”他拿出《上海市实有人口服务和管理若干规定》,指出这部法规明确了出租人、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的相应义务,特别是信息登记、查看承租人使用房屋的情况等。违反相应义务,则将面临公安机关等执法单位的处罚。当民警拿着明确的法规再去动员房屋出租人共同加强出租房管理时,就事半功倍了。
带着在柘林所积累的经验,姚志平面对南桥镇的类似情况得心应手。他组建“平安租赁联盟”,将辖区内房屋租赁公司、企业、工地、类住宅管理方51名责任人,以及出租3间房屋以上的167名“二房东”全量纳入联盟,逐人开展约谈,签订责任书,制定每月例会制度,强化法律义务宣介告知,让联盟成员树立起“谁家的孩子谁来管”的责任意识。
针对辖区出租房密集、安全隐患多的重点地区,南桥所依托分局四级清查整治机制,由所领导带领社区民警、外口队员及租赁联盟主要成员,对辖区各类出租房内的租客信息登记质量进行现场检查,严查不按规定集中出租等行为。
当然,以执法加大普法力度也必不可少。在一次检查中,警方发现某公寓内有3名租客未登记,遂根据《上海市居住房屋租赁管理办法》责令涉事物业管理公司整改并处罚款一万元。
“目前,辖区实有人口准确率从今年1月份的96.2%增长至目前的99.8%,人口管理质效提升显著。”姚志平说。
同时,南桥所抓牢重点业态管理,依托联盟积极自查自纠,通过建立工作微信群加强信息互通,协助社区民警、人口协管员开展工作,今年以来,累计收到租赁变更、风险隐患、治安线索等情报碎片信息4832条,协助变更实有人口信息4657条,破获假证案件6起,有力推动人房管理从过去被动式走访登记逐渐转变为现在房东主动向民警、队员报告登记。
房屋租赁公司负责人纷纷表示:“严格管理租客也是我们的本意。但以前我们说话不硬,警方抓手也不多,如今却大不一样了!此外,姚所还提示我们不使用易燃的木地板、改造电源为USB插口以杜绝在室内使用高功率电器的可能,从细微末节处对我们自治进行指导。”
善于让“法条说话”,奖惩并举筑牢社区共治根基
“辖区现有居民小区64个,物业公司16家。部分小区物防设施老旧,综合治理薄弱,是安防的痛点,也是管理的难点。”对于辖区内本地居民区存在的问题,姚志平同样组建了“平安物业联盟”应对,来有效发动物业公司参与小区管理。
派出所与镇城建中心、平安办建立联管机制,为保安、保洁、志愿者等人员配备统一标识的马甲,并将物业经理等中层人员建圈拉群,定期派发工作任务,开展业务培训,组织常态巡逻,定期汇总各小区警情、隐患、矛盾纠纷处理情况。
此时,姚志平的“秘诀”又派上了用场。“仔细研究上海《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内保管理条例》,其实都有相关条文明确警方应对物业公司上述工作任务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只是很多时候可能因为法条太多了,我们用不过来,让它们在旁边‘沉睡’;就像一辆昂贵的汽车,直到车主最后把它卖掉了,或许不少先进功能都没用过。”
例如,辖区内某物业存在多名保安未按要求持证上岗的现象,经发现教育仍未整改,派出所对其予以行政处罚,同时抄告镇平安办、城建中心约谈处理。“同时我们与区房管局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对于多次被处理的物业公司,则纳入房管部门年底物业考核及下一年物业招标‘黑名单’,这些举措对物业公司都起到了很大触动,自此物业公司主动发现的隐患数逐月上升,相应的派出所对物业公司的处罚数逐月减少,自治氛围日渐浓厚。”
姚志平认为,有了依法处罚机制,自然也需要奖励机制来激发队伍工作的热情。在属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平安物业联盟”专用奖励基金建立了,并组建专管小组专款专用。对在隐患排查、纠纷化解、线索排查等工作上表现突出的物业工作人员和其他群防群治力量,经专管小组审核后发放奖励基金。联盟建立以来,发生在社区内的警情同比2021年下降了5.9%,报警类警情同比2021年下降40.1%。
物业经理们也纷纷表示:“以前没事谁来见派出所所长呀?现在我们例会每月都要见好几次面,姚所还经常在群里组织动员各方力量。我们感觉物业管理不再‘散装’了,有效解决了很多问题。”
娱乐场所也能自治,“借酒劲”犯事可防可控
南桥所辖区内过去还存在各类行业场所酒后打架滋事等治安顽疾问题。而在姚志平看来,用好《上海市文化娱乐市场管理条例》就是行之有效的抓手。
“我们依托‘两队一室’狠抓责任管理,并与区文旅局执法大队建立‘双联双管机制’的执法协作模式,将辖区宾馆、网吧、KTV、酒吧等共72家场所作为日常联合检查、联合督导的重点区域,有力形成‘公安主管、行业主抓、人员自律’的场所管理格局。”姚志平说。
有法可依,那么抓好奖惩问责依然是好办法。姚志平表示,根据案件办理情况,双联双管机制会对相关场所依法作出停业整顿等处罚,倒逼场所经营者不断深化“联盟自治”理念。目前,“平安场所联盟”自治规则已经形成:对及时制止场所内纠纷升级的人员,由场所负责人予以奖励,同时引导场所加强矛盾纠纷自治自理,努力实现“小事不上交”;相反,发生报警类警情则由场所负责人对当班负责人予以处罚。
“以前,保安巡逻没那么负责。现在KTV每个包房都有责任人。”姚志平说。而场所经营者也表示:“管得是比以前严了,但场所内的秩序是肉眼可见的好转了,经营环境也更理想了。”
据统计,联盟成立以来,发生在辖区场所内警情同比2021年下降59.1%,报警类警情仅发生11起,同比2021年下降83%,场所自治、自理效果显著。
除此之外,应对辖区业态种类繁杂,城区内沿街商铺、门店鳞次栉比,经济园区内大量企业入驻,纠纷、侵权、盗窃等警情多发,南桥所立足“街面稳则治安稳”的理念,在商业区、企业经济园区布局建立“平安商企联盟”,不断深化“联防联控、守望相助”模式。同时,为给辖区26所中小学幼儿园近1.9万名师生营造一个安全文明的教学环境,南桥所又建立了“平安校园联盟”,发挥“警校联盟、家校融合”的优势,全力打造一揽子安全品牌,形成全方位安全保障。
“归根到底,‘五大联盟’不依赖政府和派出所,而是依靠自觉、自律、自主,形成的是主责、主业、主动的治理格局。”姚志平表示,当各联盟成员逐步开始主动排查隐患、化解矛盾,为辖区“降警情、防事故”作出积极贡献,正是对“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诠释,更好地助推了公安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