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邻睦邻,打造社区“温暖家”

——记青浦区盈浦街道西部花苑居民区党总支
上海法治报 2023年08月28日

□法治报记者  胡蝶飞

西部花苑社区地处青浦区盈浦街道中心区域,是一个有着26年历史的老小区。三级“亲邻”工作室、四级“睦邻”楼管会,七彩“助邻”志愿队……近年来,西部花苑居民区党总支全面构建党建引领下多元参与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努力构建亲邻、睦邻、助邻的新型社区关系,打造社区“家门口”的“温暖家”。

“亲邻”

打造社区里的“法律工作室”

近年来,西部花苑居民区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激发居民自治活力,培育了多支社区自治团队。社区里家喻户晓的“王老师法律工作室”就是其中之一。

工作室由退休法官、老党员王敏建发起创办,并带动了一批具有不同法律工作经验的老党员同志,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协调化解社区里的矛盾纠纷。

有一次,社区居民蔡阿姨心急如焚地来到工作室寻求帮助。原来,蔡阿姨想着用辛苦积攒下来的养老钱为自己购买一套电梯房,却没想到竟遭遇“一房多卖”,卖方次日就要过户给他人,而自己付出去的10余万元定金眼看着要“打水漂”……

王敏建了解情况后,帮助蔡阿姨第一时间依法对上述房屋申请冻结。收到通知的卖房者立马主动“找上门”归还了定金,解决了蔡阿姨的“心头大事”。

“法律事务工作室作为第三方介入调解,也更具有公信力。”居民区党总支相关负责人回忆,不久前,有位居民找到居委会,说因为物业疏通管道不及时,导致雨水倒灌、家中受损,要求物业赔偿。后经了解,原来是因为楼下邻居擅自将雨水管改道,从而引起堵塞倒灌,主责是楼下业主,物业仅承担次要责任。

然而,来访人却认为居委会是在帮助物业脱责,情绪十分激动。居委会工作人员引导他到法律工作室求证,听到专业法律人士的解释后,才渐渐接受了邻居担主责的事实……一场漏水风波就此平息。

近年来,这样的调解案例还有很多。据统计,“王老师法律工作室”成立至今,已接受咨询5000余件,受理调解30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成以上。

“睦邻”公用楼道变身社区“微家”

西部花苑二区9-10号过街楼是紧邻社区门岗的公用楼道,也是一处被圈多年的“私地”。原来,小区里部分居民都喜欢在这里聚集聊天,但因为原来没有休息桌椅,居民们便将小区内扔掉的旧桌椅,收拾干净后摆放在此。原本破旧的过道也因此变得格外的“扎眼”。

为改变这一现象,社区通过社区议事会多次实地调研、商拟方案,决定因势利导,将此处打造成为社区“微家”。

石桌、石椅、防腐木围栏、绿色墙面、黑板报、儿童游戏板面……如今,这里不仅成为了大家共同的休憩之所,更成了居民“家门口”聊天游戏的场地。

据介绍,西部花苑党总支着力构建“党总支—片区干部—楼组长或单元长—志愿者”组成的四级党建网络,385名在职党员、162名社区党员分布于186个楼道内,形成以党员为骨干的“楼管会”,使党建触角从社区延伸至楼道。

聚焦楼道顽症,通过楼道“微改造”将“老大难”变成了“睦邻阵地”,将卫生死角变为环保花园,大力推进“加梯”议事协商……通过“楼管会”更邻里关系更为紧密,社区生活更为温暖。同时还设立“佐邻友里”工作室,形成常态服务品牌,为基层治理赠效赋能。

除此之外,西部花苑居民区还通过打造七彩“助邻”志愿队,使社区服务专业化,为社区生活增添了更多“暖意”。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