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城市安全 他变身化工“活字典”

上海法治报 2023年08月28日

□法治报记者  陈颖婷

法治报通讯员  胡铮  张雁宇

在上海消防救援队伍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消防员,守护着城市安全和发展的命脉,上海化学工业区北河消防救援站站长助理赵西传就是其中之一。他说:“我们守护的是整个化工区,是最后一道防线。当我们出动的时候,意味着险情已经发生,我们没有退路,只有打赢一条路!”

抉择:没人生来无畏,只是选择勇敢

2022年6月18日4时28分,金山区中石化上海石化有限公司化工部发生火灾。赵西传所在的北河消防救援站闻警即动,出动全部战斗力量赶赴现场。

得知现场爆炸情况,他第一时间通过电台提醒战斗员落实安全防护。抵达现场后,又主动请缨带领攻坚组前往着火点架设移动炮,冷却受火势影响的罐区。

水带铺设时,现场低洼处的水已经没过了人的小腿,但赵西传硬是一步一步趟了过去,丝毫不顾前方仍有再次爆炸的危险,圆满完成了处置任务。3200余起灭火救援行动,参与营救遇险群众900余人……这一连串数字背后,是赵西传24年消防生涯的“军功章”。

没有人生来无畏,只是有人选择了勇敢。24年来,赵西传从“小赵”变成了“老赵”,在全总队3700余名国家消防员中,比他更老的消防员只有13人。作为支队资历最老的班长,经验丰富的他主动承担起了“传帮带”的重任。入职24年以来,赵西传先后培养考学提干20余人,一代代化工消防人就此薪火相传……

蝶变:从“拼命三郎”到化工“活字典”

“化工区消防救援支队保卫对象特殊,更需要我们把工艺弄懂,把流程吃透,把专业做精!”在赵西传看来,要快速扑灭化工类火灾,就必须先了解这些化学品的特性。

刚开始,对于非科班出身的赵西传来说,各类拗口的化学品名称就像“天书”。但他毫不气馁,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他总是拉着厂方技术人员问个不停,并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及时记录,凭着这份“打破砂锅问到底”的钻研精神,赵西传从元素周期表都背不全的“化学小白”变成了如今对于园区各类化合物特性如数家珍的“消防专家”。

上海化工区有化工企业52家,涉及易燃易爆危险品67种。为了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消防救援,支队为每一家化工企业量身定制“一厂一策”的消防救援预案。

为准确描述化工产品的特性、罐区位置及消防救援路线、水源点等关键信息,赵西传与同事们或爬上数十米高塔了解罐区分布情况,或沿着蜿蜒几公里的管廊排摸危化品运输走向,或深入生产区域掌握原料产品、工艺流程等灭火救援重点信息,花了近2年时间将52个工厂走了个遍。如今,尽管“一厂一策”已全部编撰完成,但赵西传依旧需要定期到各个厂区开展实地调研,及时更新情况。

不仅如此,赵西传还将化工专业知识与火场救援经验相结合,参与编撰了《上海化学工业区企业危化品速查手册》,这也成了消防员的“工具书”。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