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版均资料图片
随着9月临近,今年的暑假“余额”快要不足,已经无法“充值”延长。放松了一个假期的孩子即将回到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开学综合征”也找上了门。家长和孩子如何做好准备和调整,提前“热身”逐渐进入学习模式,更好地适应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上海12355青少年服务台的心理咨询师给出了意见和建议。
孩子焦虑暴躁,不想上学怎么办?
“我不想上学,找不到学习的状态,作业无法按时完成”。
孩子从宽松自由的假期生活回归到相对紧张封闭的学校生活,面对环境与节奏的转变,学习压力的增加,有的孩子会产生抗拒、焦虑、暴躁等情绪,甚至出现厌学的情况。
上海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倩颖分析建议,想改善厌学情况,缓解孩子开学焦虑等问题,作为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帮助孩子重新建立学习的信心:
孩子无论出现什么样的困扰与问题,良好的亲子关系永远是第一位的。孩子只有信任家长,才能听进去家长的话并付诸行动。否则,家长说得再正确他们也不会接受。家长要有耐心倾听孩子的困扰和感受,尽量理解和接受孩子的看法。同时,要通过积极的语言和行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另外,家长要向孩子表达理解和支持,告诉孩子,你理解他的感受,你会支持他,无论成绩好坏,你都爱他,会愿意帮助他一起想办法,在背后支持他,家人会和他一起努力。
万一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出现了松懈,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很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没关系,只要孩子有想改变的心,一切都还来得及。
周倩颖表示,首先,家长要帮助孩子纾解负性情绪。让孩子找到一个情绪宣泄的出口,可以是向信任的人倾诉,可以通过运动缓解,也可以通过书写排解,只要孩子找到适合且自己喜欢的方法去做。
其次,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问题所在。如果孩子在学习上遇到问题和困难,全家可以一起坐下来分析原因:或许是学习方法不正确;或许是缺乏动力和兴趣,长时间没有得到正向反馈;或许是时间管理、精力管理的缺乏;或许是某个学科基础知识的不稳固等,都是要一起去分析、找寻的。帮助孩子找到问题所在,才能针对性地解决。
第三,鼓励孩子制定计划。家长可以和任课老师、班主任、心理老师、孩子一起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分解任务,确定学习目标和时间表,结合心理和学科各方面老师的辅助,帮助孩子能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家校一体,形成助力联盟,增强孩子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第四,引导孩子改变思维模式。鼓励孩子改变消极的思维方式,例如把“我差别人太多了,我来不及了”“我学不会”“我就是比别人笨,什么事都做不好”等消极的思维方式变成“我可以试试看,哪怕就是进步一点”“我会变得更好”“我今天又学会了一点”等等积极的思维方式。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遇到问题并不可怕,就害怕孩子总是用消极的思维方式去否定自己,只有养成正向的思维方式,才能帮助孩子更加自信地面对学习上的挑战,增强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家长可以从点滴小事开始,关注孩子行动上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而不是只关注错误或负面行为。可以通过赞扬孩子积极行为和成就的方式,帮助孩子做出更多正确的选择。
心理咨询师支招 摆脱“开学综合征”
复盘——回顾总结假期生活
对于如何摆脱“开学综合征”,上海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施雯表示,近期,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回顾总结假期生活,分享收获和体会。培养复盘能力和习惯对学习和生活都有积极意义。并且帮助孩子检查暑假作业完成情况,查漏补缺,避免开学前集中狂补作业,既没有质量,又影响生活。
接轨——将作息过渡到开学节奏
家长要帮孩子将饮食作息过渡到开学节奏,做好“接轨”。施雯建议,首先,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调整作息生活习惯。制定并执行规律的作息时间,至少在开学前一个星期,让孩子执行上学期间的作息制度。循序渐进,有效避免孩子在开学之初因睡眠不足而造成困倦、散漫、思想不集中等现象。
其次,调整饮食,缓解孩子的疲劳感。至少在开学前一周,家长要开始调整孩子的饮食搭配,严格执行三餐时间,饮食多以清淡为主,少吃油炸食品,要充分补给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减少脂肪摄入量。有条件的可以鼓励孩子参与三餐制作。
最后,尤为重要的是调整心态。有些孩子可能会对上学感到“焦虑”甚至“恐惧”心理,常见的原因有学业不理想、家长或自我要求高、对学业有畏难情绪、同学关系不密切、难以融入集体等情况,年纪较小的孩子可能还存在分离焦虑、自理能力欠缺等。家长要做好沟通和引导工作,理解孩子的情绪,分析产生的原因,给予有针对性的鼓励和支持,给孩子正面的心理能量,让孩子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计划——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
家长也可以通过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树立目标,帮助孩子明确方向,消除盲目感,也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其中,目标要做到力所能及,计划要做到切实可行,循序渐进。
开学前,家长还可以陪孩子去图书馆、书店,感受书香氛围,也可陪孩子一起挑选一些文具、准备舒适的服装,例如鞋帽等,为新学期适当做些准备。
此外,加强家校沟通,互相配合,做好开学准备工作。良好的家校合作,对孩子的学习和心理成长都有积极的影响。建议家长和老师相互配合,共同致力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当出现焦虑不安、情绪困扰、学习压力、亲子矛盾、应激反应等问题时,家长和孩子都可以拨打021-12355或登录“青小聊”网络咨询,与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聊一聊。(综合整理自“上海12355”)
警方提醒:
开学季,注意这些套路!
临近开学季,同学们又将陆续回到校园,此时,大家的警惕心可千万不能松懈。
近日,身为班主任的李老师正在为新学期做准备工作时,突然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对方在电话里非常着急地说:“班级微信群里有人冒充你收班费!”李老师一听,赶紧打开微信,一看,竟然有人不知什么时候进入了班级群,并且微信头像、群昵称都与自己的一模一样,以自己的名义发起了收款,并且还艾特各位家长催促他们交钱。所幸只有一个家长转账,李老师赶紧在群里提醒各位家长,大家这才意识到遇到骗子了……
那么,骗子究竟是如何潜入“家长群”的呢?
骗子行骗有这4个套路:
套路一,广撒网、搜索QQ群。诈骗分子会直接在QQ内搜索班级群的群聊关键字,出现相关的群聊后,冒充老师、家长申请进群。如果没有设置相应的验证机制,或者班主任验证不严格,骗子就容易趁虚而入
套路二,套近乎、获取进群二维码。有不法分子在校园门口逗留,与其他家长闲聊、套近乎,向家长索要班级群的二维码。由于很多群聊设置并未开启“群主确认”功能,不法分子可直接扫码进群。
套路三,换头像、伺机行动。骗子进群后,伪装成学生家长添加班主任QQ/微信,通常会备注为“xxx学生父亲/母亲”,“潜水”观察班主任的活动规律,找机会将自己的头像换成班主任头像,并将自己的备注名改为和班主任一模一样,然后在群里发送相关通知要求缴纳学费、培训费等各项费用。
套路四,利用时间差,实施诈骗。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很多老师都开了消息免打扰功能,或者在上课期间关闭手机。不法分子利用时间差借机下手,让真老师不能及时发现,进而实施诈骗。
除了家长以外,学生也是诈骗团伙的重点目标,通常骗子会采用缴纳学费和住宿费、获得奖学金、推销电话卡、注销校园贷等方式行骗。
对此,警方做出如下提醒:
1.班主任应及时对本班的群成员身份进行核查,对身份存疑的账号要尽快清除出群。同时,要启动入群验证功能,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班级QQ群、微信群,验证时要对相关信息再次核实。
2.各位家长不要随意向他人透露相关微信群、QQ群的群名称和二维码等信息,保存好班主任老师的电话,了解学校的收费政策和流程,切勿轻信群成员要求转账收费的信息。
3.如果遇到自称老师的人员要求转账或是索要银行账号、密码等情况,家长应及时与老师和学校核实,不可盲目转账汇款或是透露个人重要信息。
4.要妥善处理填写有个人信息的单据票证,需要身份证复印件则要表明用途,在网络社交过程中不透露个人信息。
5.奖(助)学金发放等官方行为都有官方通知渠道与规定程序,不会通过电话、短信、微信等方式联系个人要求提供信息,更不需要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等任何费用。相关部门不存在所谓安全账户,更不会引导转账。
6.面对陌生人的热心仍要时刻保持警惕,手机、钱包、银行卡、证件、录取通知书等重要物品一定要随身保管携带。
7.不要轻易相信推销员的花言巧语,购买学习生活用品前可先向师长了解清楚,到正规商场或营业厅购买。(整理自中国警察网)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