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愿成为前行路上的那束光

上海法治报 2024年01月02日

浦江两岸“枫桥经验”焕发时代活力

上海全面建立“三所联动”机制

上海一业主私拆承重墙被罚!装修监管存空白

人大代表建议:女性免费接种HPV疫苗

上海全面禁用生鲜灯,记者走访菜市场

“老人赠房产给水果摊主”宣判,“意定监护”路漫漫

上海独生女继承2亿遗产,丈夫提出离婚

大学生推动地铁10分钟内同站进出免费

上海多家超市擅用人脸识别,消费者浑然不知

医药反腐风暴席卷全国,上海也在清理

□刘海

2023年,一切都朝好的方向发展。

这一年,在我们的身边,每个人都很努力,有人重整旗鼓,大干一场;有人背起行囊,饱览大好山河;更多的人正在为自己的生计而奔波,生活忙碌而充实。而维持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秩序的法治,如强大引擎,始终平稳而有效地运行着,亦如坚固基石,让每一个人的权利都得到充分保障。

这一年,太多的法治事件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发生在我们这个国度。无论是我们所经历的,还是我们通过媒体看到的,或欣喜,或愤怒,或悲伤,我们都能通畅而又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因为,法治本身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所经历的,正在成为过去,但仍需警醒。“指鼠为鸭”,一个荒诞的公共事件,在被戳穿后带来更多的是反思,无论是食品安全还是市场监管,无论是信息发布还是舆情处置,我们还有许多功课要补。医药领域掀起的反腐风暴,关涉百姓健康与福祉,我们相信这绝不是一阵风,而只是一个开始。哈尔滨租户“私拆承重墙”事件,揭开了它不是个案,而谁来监管成了难以破解的普遍问题。就在这一年,闹得沸沸扬扬的胡鑫宇事件,随着尸检、录音笔情况公布而悄然平息;就在这一年,“杭州杀妻碎尸案”凶手许国利被执行死刑,恶魔终伏法;拐卖11名儿童的人贩子余华英也在这一年被判死刑,以严刑峻法还人间公道。

我们所经历的,正在悄然改变。作为见证法治进程的记录者,过去一年,我们的记者进入一个个法庭,旁听控辩双方的精彩辩论;我们深入执行一线,感受执行法官破解执行难;我们乘坐警用直升飞机,在云端,随“天空之鹰”看如何守护申城,我们踏上渔政执法船,在长江的劈波斩浪中感叹“十年禁渔”的变化;我们蹲下身子,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和政法部门一起照亮“隐秘的角落”;我们进入大墙,用文字和镜头反映服刑人员改造的每一个细小的变化。

在我们的城市,总有一些人默默无闻地守护着法治和社会的秩序,他们可能是警察、法官、检察官、社区工作者,也可能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者是普通市民。过去一年,我们继续报道人大代表依法履行监督职能,奏响全过程人民民主最强音。为适龄女性免费接种HPV疫苗鼓与呼,为公交车是否有必要“右转必停”提出看法……这些建议都是人大代表借助我们的报道后引发社会共鸣。这是一个有规则、有包容的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能量,即使在高等学府读书的法律学子们,也能通过诉讼改变行业规则,“小人物”撬动了“大世界”。

在迷茫和困顿时,在纷繁的世界里,人们渴望一束光、一个指引、一份温暖。2024,不为炫耀,不为赞美,我们,只愿成为前行路上的那束光!

机制

浦江两岸“枫桥经验”焕发时代活力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60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20周年。上海各基层单位从实践中挖掘提炼出极具地域特点、时代特色的新“枫桥经验”,让这块政法综治战线的“金字招牌”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机活力。2023年年底,上海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作推进会召开,20个创新实践典型获表彰。2023年,本报记者深入一线社区和基层政法单位,采访了许多生动案例和创新做法。历久弥新的“枫桥经验”正在成为政法记者源源不断的采访素材。

上海全面建立“三所联动”机制

2023年,上海市司法局结合主题教育对虹口试点开展的“三所联动”机制进行深入调研,指导各区司法行政部门融合法治思维和群众路线,学习借鉴“三所联动”机制的经验做法。目前,全市已全面建立起“三所联动”工作机制,共有223家司法所、320家公安派出所、268家律师事务所参与“三所联动”工作机制,2022年以来已联动化解矛盾纠纷33.6万件。“三所联动”工作机制在全市全面开花,本报将持续关注和报道各单位的做法和典型案例。

民生

上海一业主私拆承重墙被罚!装修监管存空白

2023年,因违法拆除承重墙引发的社会事件屡见不鲜,从哈尔滨某小区业主私砸承重墙致200人不敢回家,到广东肇庆暴力装修“打通42套房”……承重墙被拆事件频频登上热搜。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上海闵行区老旧小区一楼一套房屋的承重墙被“拆骨”。针对破坏房屋承重结构的行为,行政机关一般只处罚业主或使用人,不会对装修企业作出行政处罚,装修监管存在空白。目前检察院、行业协会以及相关行政部门正多管齐下采取措施,弥补管理漏洞。

人大代表建议:女性免费接种HPV疫苗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40万女性罹患子宫颈癌,我国每年新增病例约在10万。上海市人大代表呼吁,对适龄女性免费接种HPV疫苗。这篇报道刊发后,引起社会强烈的反响。目前,有关人大代表对社会焦点问题的关注,不时见诸于报端,比如,上海市从2021年开始推行大货车“右转必停”,如今很多公交车也加入其中。但在车流量较多的闹市区,右转的这个停顿是否会加剧交通的拥堵,是否有必要呢?人大代表提出自己的观点,引发社会的共鸣。

上海全面禁用生鲜灯,记者走访菜市场

“生鲜灯”作为菜场“美颜神器”,让肉类、果蔬格外新鲜红润,然而由于存在误导嫌疑,也让不少消费者“上当受骗”,2023年12月1日,新版《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明令禁止“生鲜灯”。本报记者走访发现,原本呈红光的生鲜灯已经统一更换成了普通的日光灯,肉摊上的肉回到了最真实的状态。上海全面禁用“生鲜灯”,涉及民生,上海法治报微信公众号获得10万+点击量,足见公众对这一措施出台的关注程度。

案件

“老人赠房产给水果摊主”宣判,“意定监护”路漫漫

“上海老人房产赠水果摊主案”一审宣判:宝山区人民法院判决支持了水果摊主小游(化名)的诉讼请求,老人的房产及银行存款余额归小游所有,法院用法律为行善者撑腰。本报记者采访发现,“意定监护”制度落地3年仍路漫漫。被指定的监护人能否尽心尽力、依法履职,由谁来履行监督职能,是实践中的操作难点。作为专业媒体,我们并非仅报个案,而是观察案件宣判的背后,“意定监护”制度的落实及对我们未来生活的重要意义。

上海独生女继承2亿遗产,丈夫提出离婚

家境优渥的女子康露在28岁时,王力就对她展开了猛烈的追求,并携手步入婚礼殿堂。然而,康露的父母在一次旅游途中发生车祸,双双去世,留下2亿元遗产。康露作为唯一法定继承人将继承父母所有的遗产。但没想到,丈夫王力提出离婚,要求分割康露继承父母的遗产。本案经本报首发后,引发媒体大量转发,一度上了热搜头条,浏览量达6.7亿。人们关注的是,夫妻一方继承遗产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立遗嘱到底有没有必要,怎么立遗嘱,律师在文章中一一作了解答。

大学生推动地铁10分钟内同站进出免费

2023年11月25日,第九届“小城杯”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通过一番比拼,由华东政法大学和复旦大学学生组成的“撬起地铁”队带来的“上海地铁短时间内‘同站进出’收费纠纷案”获得了大赛的一等奖。法院立案后,双方和解撤诉。上海地铁方面发布公告,称已制定相关规定,乘客进站10分钟内取消乘车的,可到本站服务中心办理相关手续,退还3元乘车费。近年来,本报一直关注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大学生学法、用法,他们的不少诉讼改变了行业规则。

热点

上海多家超市擅用人脸识别,消费者浑然不知

人脸识别技术早已渗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报2023年3月报道,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发现多家超市,为应对物品失窃、恶意索赔等情况,在超市出入口安装采集消费者人脸信息的摄像头及相关技术设备,累计采集人脸图片已超20万张,而消费者对此浑然不知。该报道引发关注。规范人脸识别应用,安全永远是第一位。2023年8月,国家网信办给人脸识别技术划线,涉及公共场所、经营场所以及可能侵害他人隐私的场所等。

医药反腐风暴席卷全国,上海也在清理

百余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一台仪器被院长吃掉1600万元回扣……2023年8月,一场医药反腐风暴席卷全国,全国已有至少159名医院院长、书记被查。在上海,医药反腐风暴也很猛烈,一家三甲医院要求诺华开除4名医药代表。这次医药反腐风暴是一场及时雨,是一场必要的清理。它既是对医药领域腐败分子的惩罚和震慑,也是对医疗行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真正让群众看得上病、看得起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