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长三角城管携手终结“躲猫猫”

沪苏浙皖联合惩戒10项严重违法行为
上海法治报 2024年01月03日

来自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的城管综合执法部门共同发布《长三角区域城市管理执法协作工作办法》和《长三角一体化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信用联合惩戒指导意见》资料图片

□  记者  季张颖

在青浦区白鹤镇时代名邸小区老年活动室门前闲置空地上,每天早上都会开出一个“流动早市”,当地农户带着自产自销的蔬菜、农副产品,在这条长约200米的集市上依次排开、有序售卖,往日无序设摊的乱象便不复存在……在两地比邻区域开出的小小临时管控点,正是沪苏浙省际毗邻交界区域城管联勤联动的一个缩影。问诊跨省交界处管辖的“执法真空地带”这一问题,近年来,长三角毗邻区域合力解决跨区域执法管理难的新格局正逐步打开。

就在近日,长三角一体化毗邻区域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协同发展会议召开,会上各毗邻区集中展示了2023年以来12个典型跨省合作协作案例。记者从会上获悉,延伸长三角城管执法协作的合力,生态环境、房地产管理等领域的10项严重违法行为正式纳入长三角区域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联合惩戒体系。

“飞地”开出临时管控点,无序设摊变有序

青浦区白鹤镇位于青浦区北部,镇上新江居委会、白虬江居委会两个居委会所管辖的小区,地缘上位于吴淞江北部,因吴淞江的天然阻隔,像是上海的一块“飞地”,在地缘上与江苏省昆山市花桥镇更接近。

长期以来,白虬江路、漕青路分属白鹤镇、昆山花桥镇管辖,由于地处两地交界成为无序设摊的“重灾区”。

“投诉多、环境差。”白鹤镇综合行政执法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地开展过多次整治,但摊贩和执法人员玩起了“躲猫猫。”“上海执法人员来,摊贩就跑到昆山地界,昆山执法人员来,就跑到上海,循环往复。”

从问题看本质,城管执法人员发现,晨间无序设摊存在的原因,根本上还是因为小区周边配套不够完善,“比如从白虬江居委所辖的三个小区中间的时代名邸二期前往最近的白鹤农贸市场,距离超3公里,去花桥集贸市场距离更是超5公里,居民采购不便。”白虬江居委会相关负责人透露。

为有效改善上述情况,同时带动解决小区内一部分人员的就业问题,经两地三方协商,由属地白虬江居委会在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小的地点选址设立临时管控点,严格设置入场品类和摆摊时间,管控点内的摊位由两地三方的特保、联勤保安、居委会工作人员共同管理。

由花桥方选址,建立联勤联动岗亭点,派人值守,强化落实执法区域从省界线各自向外延伸50米的创新机制;并由白鹤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和花桥经济开发局综合执法局继续对白虬江路、漕青路的沿路无序设摊进行联合执法,让“躲猫猫”式流窜设摊无处遁形。

实现1+1>2,嘉昆联手共治渣土倾倒

去年10月16日,嘉定区安亭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接昆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协查通知,称有两辆沪牌渣土运输车辆在昆山市龙华路红杨路口东50米处,随意倾倒、堆放建筑垃圾,昆山城管部门根据车辆轨迹调查取证,确认两辆涉案车辆正停放于嘉定区安亭镇春意路内的一处停车场中。

安亭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接报后,根据长三角毗邻区域执法协作机制,协助昆山城管部门,将车辆暂扣至安亭镇综合行政执法队暂扣停车场内。

10月24日,安亭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再度接昆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通知,确认涉案车辆已完成罚款5000元的处罚。安亭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又协助昆山城管部门对暂扣车辆做解除扣押处理,顺利完成此次渣土车辆异地查扣、查处行动。

这次针对渣土倾倒的联合执法协作,正是安亭、花桥两地打破地域界限,开拓社会治理协同发展新道路的生动写照。

早在2018年,安亭与花桥两地城管部门就开始探索共建共治,针对毗邻地区区域治理难题,两地通过建立“安亭-花桥”联合执法岗亭、开展联合执法行动等多种形式,使得两地交界处的市容环境面貌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质增效。

今年,两地城管在跨界联动、联合整治的基础上,主动开展案件线索移交、执法案件协查行动,紧盯跨省违规运输、偷倒渣土车辆案件,共联动查处违规渣土运输车辆16辆,累计处罚金额113000元,实现涉案车辆跨省移交“零突破”。

崇启联手,一张任务清单“对症”执法

在崇明岛西北端,也有一块特殊的区域,与崇明区接壤,但属于江苏省启东市启隆镇管辖,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行政执法管辖权等因素,该区域的环境问题一直存在,制约了城市发展与市容环境提升。2022年1月就发生过一桩跨省擅自倾倒建筑垃圾案件。

崇明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时,启东启隆镇综合行政执法局执法队员发现,在位于启隆镇海棠路南侧大堤附近,有一辆安徽牌照的银色福田牌轻型栏板货车,随意倾倒车上的建筑垃圾。执法队员暂扣了该车辆。经初步调查,倾倒的建筑垃圾出自上海市崇明区城桥镇一江山路某号。

“启隆镇综合行政执法局向我们送达了案件移送单。当天我们就派执法队员前往启隆镇综合行政执法局暂扣点,对暂扣现场进行现场检查,并拍照和摄像取证。现场检查时,货车满载建筑垃圾。”

后经调查并约谈相关驾驶员、施工现场负责人、施工单位等,城管部门认定施工单位存在擅自倾倒建筑垃圾的违法行为,并做出行政处罚。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崇启两地一体化执法管理模式中,有一张明确的任务清单,方便崇明两地城管联合“对症”执法,其中就涵盖了乱张贴、乱刻画、非法户外广告、无序设摊、非法收运处置建筑垃圾、露天焚烧秸秆及其他具有跨地域性、流动性的违法行为,两地会定期开展专项执法整治。

崇启两地还建立了跨区域执法信息共享平台,包括人员信息、证据材料和勘查结果等,及时分享线索和情报,有效协助毗邻区域开展联合执法。

长三角毗邻区域试点信用联合惩戒

以往,跨省区域是违法现象高发区域。自2020年7月24日,首次长三角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协作会议以来,三省一市共联合印发《毗邻区域联合执法实施意见》《跨区域执法协作工作办法》《首违不罚清单》等8个制度性文件。

依托政策优势,长三角毗邻区执法部门加快行政资源整合,逐步打开了合力解决跨区域执法管理难的工作新格局。

在近日召开的长三角一体化毗邻区域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协同发展会议上,来自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的城管综合执法部门共同发布了《长三角区域城市管理执法协作工作办法》和《长三角一体化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信用联合惩戒指导意见》。

根据《指导意见》,结合长三角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实践,选取生态环境、房地产市场领域10项重点违法行为,纳入长三角区域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联合惩戒体系。长三角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领域信用联合惩戒工作,率先在沪苏浙皖省际毗邻区域开展试点,逐步扩展至长三角三省一市全域。

据悉,在新一轮《长三角一体化城管执法协作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编撰计划里,明确了在未来三年里完善省、市、县、街镇“四级协作体系”,并在跨省执法的基础上探索城市治理、队伍建设、数字化转型经验,加强执法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共惠共利,共同打造长三角城市综合执法一体化的“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