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法》自2019年1月1日正式施行,至今已满五周年。日前,北京大学电子商务法研究中心于中心2023年年会上发布了本年度的《电商平台合规评价报告》。本次报告系由北京大学电子商务法研究中心编写的综合性评价报告,反映了我国各领域主要电商平台经营者的合规情况。
报告重点关注各大电商平台经营者是否落实了《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所要求的平台责任、平台经营者是如何落实有关责任的、落实的效果如何等问题。报告显示,《电子商务法》实施五年以来,各主要电商平台合规水平稳定提高,法律总体落实情况良好。但也在五个方面存在值得关注的问题:移动端平台经营者证照查询不便;平台内经营者证照公示内容有限;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制度建设不足;竞价排名的商品和服务缺乏标识;知识产权侵权监控制度有待完善。
经营者合规建设呈稳步提高趋势
研究结果表明,总体来看,各大电商平台经营者均较好地落实了《电子商务法》等法律法规所要求的平台责任。与过去相比,各大电商平台经营者的合规建设情况均呈现出稳步提高的趋势,在未成年人保护、身份核验、环境保护、禁限售管控等方面的合规建设成果尤为突出。
这一向好趋势无疑是各方紧密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积极推动平台合规建设,出台指导文件、完善相关立法、制定激励政策、开展专项行为,为平台企业合规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引和动力。另一方面,电商平台经营者主动进行自检自查,以法律法规为标准、组建专业团队推动合规体系建设,积极落实电商平台企业主体责任。
电商平台存在五大合规风险
各大电商平台经营者合规情况持续见好,但与此同时,也不可忽视阳光下的阴影,相关平台仍存在不足之处,有待改善。经过梳理,报告总结了目前各大电商平台存在的五大合规风险:
(一)移动端平台经营者证照查询不便。在网页端,主要电商平台经营者均较好地履行了信息公示义务。然而,在移动端,用户则通常需要点击三至五次才能够进入信息公示页面,并无法在平台App首页的显著位置找到平台服务协议、交易规则或指向上述信息的链接标识,难以快速、便利、准确地查询、阅览或下载相关信息。
(二)平台内经营者证照公示内容有限。平台经营者的证照信息等内容均有所公示,但平台内经营者的证照信息公示情况则良莠不齐。在该报告所涉及的大部分平台中,均无法查询到平台内经营者的证照信息等依法应当公示的内容,规范性有待加强。
(三)个人信息保护合规制度建设不足。各大电商平台经营者均制定了关于保护平台用户个人信息的平台规则,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但仍存在一定的合规风险。例如,经检索,并未发现各大电商平台经营者已经成立主要由外部成员组成的独立机构,以对平台个人信息保护情况进行监督,存在制度建设上的不足。
(四)竞价排名的商品和服务缺乏标识。调查可知,部分电商平台面向平台内经营者提供竞价排名服务。依据《电子商务法》第四十条,对于竞价排名的商品或服务,应当显著标明“广告”。然而,在相关平台的搜索结果页面,并没有此类标识,存在广告合规风险。
(五)知识产权侵权监控制度有待完善。各大电商平台均制定了较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与制度,对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举报,平台反应也十分迅速。然而,平台主动采取的巡检、监控等措施的效果并不明显。经调查,目前仍然能够在部分平台上搜索出大量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的商品,平台针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监控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自《电子商务法》实施以来,北京大学电子商务法研究中心每年均会对我国主要电商平台经营者的合规情况进行多维度的“体检式”评估,并针对性地形成合规评价报告,为电商平台经营者的合规体系建设工作提供有益借鉴的同时,也填补了国内学术研究在该方面的空白。
未来,北京大学电子商务法研究中心将会持续关注电商平台经营者的合规建设,为推动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朱非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