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子于超市玩闹时触电身亡,怎么赔?

经三次调解,双方签订了赔偿协议
上海法治报 2024年01月09日 章炜

  □  记者  章炜

  王某承租了同乡张某的一间店铺,店铺隔壁是张某自营的超市。因双方关系较好,王某经常把5岁的儿子王甲和10岁的女儿王乙放在超市,和张某5岁的儿子一起玩耍。2023年8月10日,三个孩子又在超市里嬉戏玩闹,王甲在冰箱处蹦跳了一会儿,忽然倒地不起。超市员工发现后,立即拨打120送医,但王甲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经警方鉴定,王甲系触电而亡。事发后,王某夫妇与张某夫妇就王甲死亡的赔偿问题私下进行了协商,但因金额差距过大,无法达成共识。上海市闵行区古美路街道片区网格“平安客厅”多元解纷工作室在了解情况后及时介入,经多次调解,最终促使双方签订了赔偿协议。

  赔偿140万元还是50万元?

  调解员选择了背靠背的方式,分别了解当事人的想法和诉求。调解员循循善诱的情感交流让王某夫妇敞开了心扉:对于王甲的过世,全家都很悲伤。因此此事,原本经营的烧饼店关门了,而全家收入都是靠这个店面。王某认为孩子在上海死亡,应按上海标准140万元来赔偿,可是对方不认可,要按原籍地标准50万元的标准来赔偿。

  张某夫妇表示愿意赔偿,但是对责任比例、适用的赔偿标准,有不同的见解。调解员根据现有情况,和律师一起分析这个案件中法律关系可能的责任比例,告知了双方调解和诉讼的利弊,引导他们结合实际需求思考对自己最有利的方式。随后,调解员实地走访案发地。结合王某夫妇说的还想继续承租铺面,调解员思考如果能在协商赔偿的同时协调双方后续承租问题,既是一个突破口,又能引导双方友好协商。

  2023年8月14日下午,双方见面后仍因赔偿数额相差巨大而发生争执。在阐述理由和观点时,双方的情绪逐渐失控,言语中多有指责。调解员适时打断了双方,再次对该案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分析。并告知当事人,双方都有一定责任,超市责任相对大一些。大家都不想发生此事,两家都是受害者,调解是协商的过程,也是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协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金额,彼此的情谊能够继续维系,早日回归正常生活。

  赔偿的同时协调承租店铺问题

  释法说理后,双方的情绪有所缓和,张某将赔偿金额从50万元上升到了75万元,王某将赔偿金额从140万元下降到120万元。张某突然说了一句:“我就这么多钱了,再多我也拿不出了,你们把我抓起来好了,抓进去我就不付了。”调解员告知张某,从法律角度,他的言论是站不住脚的,建议他换位思考。再次协调时,张某主动表达了歉意,表示愿意尽最大的努力来弥补对方。调解员引导张某把王某夫妇后续经营的房租问题考虑进去,引导王某也要考虑张某经营困难等情况,适当降低赔偿金额。最后,双方表示回去考虑一下。

  2023年8月16日下午,第三次调解。在调解员的主持下,双方终于达成一致,并签订了调解协议:一是张某以银行转账的形式,现场一次性赔付王甲监护人王某90万元整;二是张某免除王某一个月的房租;三是张某承诺对王某承租的店铺两年内不涨房租。随着协议的签订,两位母亲互相依偎着走出了调解室。一起即将激化的矛盾,在多方共同的努力下,在基层网格内得到了化解。

  【案例点评】

  本案主要是监护人责任与公共场所安全问题引发的事故,案件能调解成功,一是调解员善于倾听和观察,在和当事人的交流过程中,捕捉到双方当事人内心真正的诉求。二是调解员做好了充足的准备,通过法官了解了类似案件的判例,为调解方案的出台提供了法律支撑。三是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积极引导,及时化解了双方不良情绪,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明责任,法理情相结合,促使双方当事人转变观念,作出让步,并找准切入点,创新性地提出以房租抵赔偿金的调解方案,最终促成纠纷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