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者 按】
今年1月10日是第四个中国人民警察节。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不断增多。近年来,国家安全机关破获了一系列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重点案件,消除了许多现实和潜在的危害。国家安全机关人民警察深入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定纯洁、让党放心、甘于奉献、能拼善赢,在隐蔽战线上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接下来,就由编者带领大家一起回顾精彩案例。
失算的高铁数据买卖
国家基础信息、国家核心数据日益成为境外情报窃密的重要目标。2022年,国家安全机关披露了一起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高铁数据的重要案件。这起案件是《数据安全法》实施以来,首例涉案数据被鉴定为情报的案件,也是我国首例涉及高铁运行安全的危害国家安全类案件。
2020年年底,上海某信息科技公司收到一家西方境外公司委托开展项目的邀请,这单生意操作简单,回报率高,该境内公司很快应下了这个项目,但“境外公司”“铁路信号”“数据测试”这一系列的敏感词让他们心存疑虑,公司法务和技术总监也对项目的合法性提出疑义。境外公司催促项目要尽快开展,并把需要的设备清单提供给境内公司。器材设备普通易购,并非专用间谍器材,这大大减小了境内公司的疑虑。
对接过程中,双方约定了两个阶段的合作:第一阶段由境内公司购买、安装设备,在固定地点采集3G、4G、5G、WIFI和GSM-R信号数据;第二阶段则进行移动测试,由境内公司人员背着设备到北京、上海等16个城市及相应高铁线路上,进行移动测试和数据采集。然而,在双方的合同中,合作涉及的这些具体又敏感的内容完全没有被提及。
在设备调试的过程中,境外公司突然提出为他们开通远程登录端口的要求。境内公司明知对方可以通过远程控制转移数据到海外,在利益的驱使下,仍默许对方源源不断获取我国铁路信号数据,直到5个月后,合同快到期准备续签时,境内公司决定停止合作。但销售人员为获取高额利润分成,为境外公司寻找了下家接手公司。
国家安全机关调查发现,这家境外公司从事国际通信服务,但它长期合作的客户包括某西方大国间谍情报机关、国防军事单位以及多个政府部门。经鉴定,两家公司为境外公司搜集、提供的数据涉及铁路GSM-R敏感信号,GSM-R是高铁移动通信专网,直接用于高铁列车运行控制和行车调度指挥,是高铁的“千里眼、顺风耳”,承载着高铁运行管理和指挥调度等各种指令。境内公司的行为是《数据安全法》《无线电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严令禁止的非法行为。相关数据被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鉴定为情报,相关人员的行为涉嫌《刑法》第111条规定的为境外刺探、非法提供情报罪。
别有用心的咨询
一直以来,许多背景复杂的境外机构,为规避我国法律法规和重点敏感行业监管,掩饰弱化境外背景,借助国内咨询公司等行业,窃取我国重点领域国家秘密和情报。国家安全机关会同相关部门,对国内咨询行业龙头企业凯盛融英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公开执法。
凯盛融英公司有着超过30万人的专家数据库,专门围绕境内政策研究、国防军工、金融货币、高新科技、能源资源、医药卫生等重点领域、重要行业物色挑选有影响力的专家。凯盛融英公司不仅怂恿重点领域的专家在咨询中泄密,作为一个有着大量境外咨询业务的公司,凯盛融英还打着保护客户隐私行规的旗号,从不让专家清楚掌握咨询方的真实身份。相关专家被咨询公司开出的丰厚报酬所吸引,并认为对方是家守法合规、管理规范的企业,进而放松了警惕,在涉外咨询中泄露内部敏感内容甚至国家秘密和情报,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
凯盛融英公司对维护国家安全责任义务、防范安全风险,没有相关管理要求和合规审核,对境外客户提出的具体项目是否可能敏感涉密,甚至存在搜集情报的嫌疑,全由员工个人判断把握,公司法务和高管也不会主动过问和监管,实际上无人关心,只追求经济利益。在逐利的过程中,对于部分工作单位要求不宜接受咨询的专家,凯盛融英公司还让他们起“化名”接受咨询,使用其他人员的银行账户接受报酬。凯盛融英把经济利益凌驾于维护国家安全责任之上显而易见,但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坚称对于境外公司的咨询,他们有着明确不做的项目。实际上,在凯盛融英的专家库里,仅涉及国防军工领域的专家就有上千名,在境外咨询中,公司对这些专家并没有做任何规避。
韩某某,我国某大型国企高级研究员,从事涉密岗位,2015年,在凯盛融英的“盛情”邀请下,韩某某成了这里的专家并接受咨询,他还到单位内网下载近5000份文件资料,经国家保密部门鉴定,韩某某为境外窃取、非法提供机密级国家秘密1份、秘密级国家秘密2份、情报13份、商业秘密18份。因为境外窃取、刺探、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韩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国家支持咨询行业发展壮大,鼓励咨询行业开展国际贸易。一些咨询企业为占领市场、牟取利益,无视国家安全风险,精心物色挑选、利诱诓骗重点领域敏感行业专家学者提供内部涉密情况,对我国产业发展和经济安全造成重大危害,最终沦为境外刺探、收买、套取国家秘密和情报的帮凶。
虚构夸大海洋垃圾数据
海洋数据安全一直是国家安全机关持续关注的重点。工作发现,国内一家环保组织在境外机构的资助和培训下,持续为境外抹黑行径“喂料”。
这家环保组织是在2007年成立的一家以海洋垃圾清理、监测和研究为主的公益组织。2014年开始,该组织通过在中国沿海地区设立近百个监测点,定期定点开展海岸线监测活动,收集海岸垃圾种类、数量、分布密度等信息,形成并发布中国海洋垃圾地图和研究报告。因为选点方式和研究方法是不科学的,所得出的结论自然是不正确的。该组织曾发布报告声称,我国海洋垃圾数量密度为1110148个/平方公里,重量密度为24503千克/平方公里,分别是我国政府监管部门科学监测结果的20倍和8倍。就是这样一个调查的数据,却成了境外机构抹黑中国的依据。
国家安全机关调查发现,该组织有着非常复杂的境外背景,2014年以来,其持续接受20余家境外机构的资助。仅2018年至2019年一年多的时间,其接受的境外资金就达两百余万元,其中只有一笔资金向我有关部门备案。此外,其设立的近百个监测点中,有22个邻近重要军事目标和海军舰艇航道,对我国军事安全构成现实威胁。
在境外出资方的要求下,该组织打着环境保护的旗号,以“海洋垃圾监测”为名,除收集垃圾数据、监测海洋环境以外,还大量搜集监测点经纬度、风速风向、水温水深、海滩坡度等海洋数据,并通过网盘大量传向境外。
在国家安全部指挥下,全国国家安全机关统一行动,根据反间谍法及实施细则有关规定,依法取缔了22个敏感监测点,并对该组织依法作出行政处罚,责令其全面整改涉外项目,消除不良影响,不得再从事上述活动。(戚风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