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招聘:孙悟空扮演者;工作内容:吃东西;工资待遇:月薪6000元……”近日,一则景区招人扮演孙悟空吃东西的招聘信息引发网友热议,根据视频内容,这个招聘岗位需要人装扮成孙悟空趴在狭小的山洞里,并不断接受来自周围人的喂食。相关负责人称目前已有两位孙悟空扮演者,“但长期一直是这两个小哥的话,估计吃个两年就出不来了,所以我们想再招一个。”
不少网友表示“这个工作好!饭来张口,简直是理想工作。”也有网友担忧“这么吃不会吃出病了吧。”
演员的身心健康权益不能忘
面对这种新奇的工作方式,很多网友调侃这是一个“包吃包住”的岗位,但调侃归调侃,正如一些网友所说——“都是为了生活”“时间长了根本吃不消”。
真正代入劳动者的视角,就会发现这份差事其实并没有那么“舒服”。他们需要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两个小时,其间还要不停地被迫进食,若人流量上来,你喂一口我喂一瓶,扮演者的负担可想而知。很多时候,为了表演效果,哪怕自己已经吃饱,或是游客递来的食物热量爆棚、来历不明,往往也要坚持“营业”,硬着头皮吃下去。
该景区负责人就表示,现有的两名孙悟空扮演者,从入职至今都胖了十多斤。而且,一次数小时趴着吃东西的别扭姿势其实并不舒适,也不利于消化,长此以往,很可能让扮演者的健康状况“亮红灯”。
近日,网络上还流传出另一则关于游客喂辣椒给“孙悟空”扮演者的视频。在视频中,扮演孙悟空的演员在表演过程中被游客喂食辣椒,导致当场辣哭。这类事件也凸显出一些游客对角色扮演者的尊重缺失。
以上种种不由得让人想到被全网“封杀”的“吃播”,都是吸引人们带着猎奇围观,且都是用进食来让人异化。扮演孙悟空的演员在为游客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在承担着角色的责任和压力。扮演者被长期动物式的围观,心理和身体健康很难不会受到影响。
因此,游客在享受表演的过程中,应当尊重演员的付出,不要对他们进行恶意捉弄。而景区也需要对这些演员们的身心健康加以关注,一旦发现有恶作剧等情况出现,应及时阻止,维护演员们的合法权益。
与其简单模仿不如注重文化的真正内涵
太行五指山景区的知名度主要来自《西游记》中“五行山下定心猿”的典故,景区聘用专人扮演压在五指山下的孙悟空,或许是本着让游客对《西游记》的记忆具象化、用互动让景区更有趣的初衷,但这一大胆的创新并没有考虑到太行五指山自身的文化底蕴,太行虎踞龙盘的磅礴气势以及孙悟空蔑视权威的豪情,和在地上不停咀嚼、吞咽着周围递来的香蕉、泡面、烧鸡、啤酒的“猴哥”实在是不搭。
五指山景区想加强特色互动,能否有更加人性化、更注重挖掘原著内涵的方式?其实,在五指山景区的官方网站中,介绍了不少苦禅洞背后的文化内涵,其中指向的很多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比如,桀骜不驯的孙悟空当年是如何被压在五行山下的,在苦禅洞中的修禅练功怎样改变了他的心性,五百年来他见证了怎样的人情冷暖、对世事轮回有何感慨,以及这段“不动”经历对其此后保护唐僧一路西天取经起到了怎样的准备作用。
要挖掘景区与《西游记》的紧密联系,仅靠形式上的“复现”并不是最高明的办法。就此而言,充分发挥“猴哥”员工们的模仿技能,以内心独白、互动讲解等方式展现孙悟空在当时境遇下的心路历程,引导游客特别是未成年群体去理解共情、去辩证思考,或许比让游客简单给趴在洞里的孙悟空喂食更有价值。对工作人员来说,相比于被动地以不适姿势接受过量“投喂”,这样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工作内容,也更能体现自我价值。
所以,把扮孙悟空吃东西理解为完美工作,恐怕还是过于理想化了。而此事给人带来的更多思考在于:景区如何充分发掘文化内涵,让文旅互动走出简单模仿的单调路径?综合自中国青年报、红网等谚路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