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了一组美美的照片,却无法拿到底片,这样的服务协议是否合理?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的五名同学组成“海马不得体队”,诉海马体拒付底片不合理。该案在杭州市钱塘区人民法院立案,最终,因对方交付相应的底片并致歉而和解撤诉。该案获第九届“小城杯”公益之星创意诉讼大赛三等奖。
拒绝免费交付底片
队员们通过微信小程序“海马体照相馆”,订购了一套哈利·波特场景照,拍摄内容包含四人,并于2022年10月7日至湖南省长沙市某门店进行了拍摄。但当完成拍摄后,队员们只拿到了一张精修图,索要底片时更是遭到了门店的拒绝,对方搬出了格式条款,称双方已经约定不给底片。
根据对方的提示,队员们发现他们的格式条款是一份《服务协议》,入口在菜单页面的“更多”中。只有点开“更多”才能发现这份《服务协议》。在《服务协议》4-1中提到“您同意海马体给您交付的照片为按照预约套餐约定数量的精修后的照片,在合同撤销、解除、终止或履行完毕等情况,海马体均不提供原始拍摄文件。”
“海马体的‘不提供未修底片’条款限制了消费者对底片的所有权。此外,海马体《服务协议》设置得很隐蔽,给消费者明确协议内容增加了难度,未尽到提醒责任。”队员边晨齐说。
交付底片是大势所趋
通过类案搜索,队员们发现,河南、吉林两地的法院,都对此类案件做出了退还消费者底片的判决,认为在消费者选取照片后,照相馆对剩余底片另行收费无事实及法律依据,应当退还消费者。
此外,已有多个省份对摄影摄像经营者向消费者交付底片作出了相关规定。队员们还调查研究了淘宝销量前50的摄影公司,发现其中98%的公司会赠予底片。
队员们认为,在照相过程中,消费者和照相馆是一种服务合同关系。照相馆按照消费者的要求提供摄影服务,并交付照片和相应的数据文件;消费者支付报酬,属于加工承揽合同,消费者得到的是服务产品,照相馆得到的是服务报酬,而“底片”作为服务过程中产生的劳动成果,其所有权在委托中已被消费者“买断”,因此,消费者享有全部照片“底片”的所有权,未经消费者同意,照相馆不得私自占有、使用和买卖。
和解撤诉迎来公益价值
为促使海马体交付底片,队员们向海马体网店客服进行了投诉,对方称,可以以七折的折扣交付底片,但仍然拒绝免费交付底片。2023年7月,边晨齐作为原告将海马体告上了法庭,并根据海马体应诉的相关规定,在杭州市钱塘人民法院立案,并定于8月14日开庭。然而,还没到开庭的日子,7月25日,海马体法务将相应原片发给了队员们,在致歉的同时还表示愿意全额退款。
队员们并没有接受对方的退款提议,而是希望海马体真正做出改变。虽然,那条不提供底片的格式条款仍然存在,但在起诉的一个月之后,云南、广东等地的海马体面对消费者提出需要底片的要求时,都交付了底片。“这些反馈让我们感到欣喜,这或许就是受本案的影响,我们能看到海马体在不断地松口、不断地让步。”边晨齐说。(来源:“法治松江”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