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孙晓光 记者 夏天
网络购物爆发式增长,“开网店”成为一种热门副业,有人看准这一商机,以定制服务“158元网店运营套餐”,声称“包开店、包货源、包引流、包运营”一条龙服务为噱头行骗,致2046人上当。近日,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对陈某等四人批准逮捕。
“158元拥有自己的网店”
2023年6月21日,家住奉贤的小艾浏览短视频时,看到广告“158元拥有自己的网店”,便报了名。很快,“咨询顾问肖老师”联系她,介绍公司服务,重点推荐“158套餐”,号称支付158元就能享受“包开店、包货源、包引流、包运营”的服务,实现“无忧开店”,后续不会产生其他费用。
小艾购买该套餐后,对方将运营老师、合作供货商的账号一并推送给她。当晚,小艾按照指导注册了拼多多卖家账号,向平台支付保证金后顺利开店。她听从建议选择卖服装,运营老师帮她在店铺上架七条链接,并说如有订单可以直接联系供货商,告知订单信息,支付售价70%作为进价,仓库便会直接发货。
次日,小艾的店铺就迎来了第一单,她将订单信息、成本价100元转给供货商安排发货,此后小艾查收相应的物流信息。买家确认收货后,很快发布好评。首单交易“开门红”,小艾的副业顺利开启。
不久,又有买家下单,小艾继续按相关流程操作。然而,就在快递即将派送时,买家突然申请退货退款。为维护店铺信誉,小艾立即处理申请并联系供应商退货。因为货物尚未退回,供应商说暂时无法退款。几天后,供货商又建议退单货物可由其暂存,新订单来了直接发货,无需再转账,小艾同意了。不承想,后续三笔订单在即将送达时均被退单,因货物有别,小艾仍需支付不同的成本价,她联系供应商退款,却被以各种理由拒绝。
如此一来,一共五笔订单,只有首单交易顺利,后续四笔成本价共计2800余元,小艾一直“进货”却“两手空空”,既无交易进账,亦无实物。小艾索性让对方把退单货物寄给自己留存,对方虽然答应实际却并未发货。小艾等待许久不见回应,她上网搜索发现很多人有同样经历,疑似被骗,于是报警。
2000余人被骗
2023年8月22日,警方在四川成都一商务楼内将陈某等人抓获到案。
经查,2023年5月起,陈某等人在四川成立多家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以包开网店、包运营等为名吸引被害人,以虚假运营、虚假下单、虚假发货等骗取被害人支付的货款实施诈骗。该团伙设立的系列公司下设五个部门,其中陈某主管资源部负责前端引流,游某主管销售部负责推销套餐,姚某主管运营部负责指导注册店铺、上架商品链接等,而欧某、姚某共同负责的厂家部,冒充客户下单、冒充供货商发货。另外,还有售后部,主要处理客户投诉等。
资源部在抖音、快手等热门社交平台发布广告,获取被害人联系方式后转给销售部。销售部依照“话术本”推销“158元套餐”。套餐售出后,运营部指导被害人注册账户开设店铺,成为“新晋店主”,同时推荐经营品类及合作供货商,利用网络获取的图片信息虚假上架,同时指导其运营店铺、与供货商对接。随后,厂家部既假扮买家从新店下单,也冒充“合作供货商”收取货款。
新店的第一单,即“首拍”,成本价格在100元左右,“假供货商”接收店主转账并通过“超代发”平台虚假发货,反馈物流信息。首单交易必须成功,让被害人相信可以赚钱。后续下单的成本则价控制在700至900元,收到货款后,他们会发空包裹获取快递单号。厂家部紧盯物流信息,确保在快递到达收货地址前申请退单,及时拦截快递以便收回下单的钱。如果被害人要求供货商退款,售后部便以“批发订单不予退款”“仓库代为保管下次直接发货”等理由推诿搪塞,骗取货款。
据统计,该案有2046人被骗,涉案金额为229余万元。
奉贤区检察院审查认为,陈某等人均涉嫌诈骗罪,已批准逮捕陈某等人。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说法
不法分子看准时下热门的社交应用多元化发展时机,通过售卖不存在的“套餐服务”“赚钱课程”等诱导用户步入陷阱,上当受骗。广大网友一定要谨慎看待互联网上的赚钱理财资讯,如遇需要垫资或提供银行账号等情形,应向平台官方等多渠道核实,发现被骗应立即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