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元10斤砂糖橘?实为1斤装

低价引流高价卖,部分电商误导消费何时休?
上海法治报 2024年01月30日

据《工人日报》报道,近日有多名消费者反映,网购时遭遇商家设置的低价陷阱,实际购买价格远高于店铺宣传页面显示的价格。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看到,一商家的宣传页面主图上显示“正宗广东砂糖橘,现货10斤”,下方标注“限时价新客14.6元”。当记者点进去购买时发现,14.6元实则为1斤试吃装,而最多可选择9斤精选装,其价格为45.56元。商家对此解释:“下单需要选择规格,很抱歉造成您的误解。”

北京消费者张女士表示,自己在网购时总能看到这样的销售套路,商家将最便宜的价格放在首页显示,实际点进去则有多种品类的价格。近日,她在一家电商平台选购某知名品牌羽毛球拍时,标价显示38.88元的球拍吸引了她的注意,她点进购买页面才发现,38.88元是羽毛球的价格,而真的球拍则要上百元。

2023年上半年,深圳市消委会对19家电商平台开展线上体验调查,发现有11家电商平台存在低价诱导问题。在黑猫投诉平台,也有不少消费者反映商家低价引流的问题。

此外,记者在社交媒体发现,不少博主分享关于如何通过设置“阴阳SKU(库存量单位)”来进行低价引流:“比如,SKU设置一双鞋垫价格为10元,皮鞋2000元,用户看到主图显示的是皮鞋,价格却是鞋垫10元的价格。用户一旦点进来看,点击量就有了,数据提升了,会更容易增加曝光量。”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赵良善表示,商家低价引流高价出售,实质上是误导消费者,涉嫌虚假宣传。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等法律的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同时,当消费者向平台提供受商家欺诈的初步证据时,或者平台明知商家有侵权行为时,平台应防止侵权行为持续进行,否则需承担连带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