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女士给孩子报了120节早教课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新课程一节课没上,这家机构便毫无预兆地停课了。资深行业从业者表示:“这是一场至少蓄谋了半年以上的关店,背后极有可能存在‘高人指点。”而这个所谓的“高人”可能就是一群专门帮老板们策划跑路的职业闭店人,他们收钱干“脏活”,帮老板们“断后”。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预付费模式的健身房、教培机构等接连爆雷,不乏一些不良经营者通过这种“安全闭店”的方式实现“安全着陆”,逃避对消费者的责任。这类机构跑路前后,往往有着相似的闭店“流程”:提前更换法人代表、减少注册资金、策划活动再次收割、闪电跑路。
哈尔滨一名教培从业者接受采访时认为:职业闭店人在行业内早已不是秘密,不排除有些商家就通过这种方式‘金蝉脱壳’了。”这名从业者认为,即便没有闭店人操作,也可能存在“高人指点”。记者采访多个商家,都表示很多年前健身房频繁跑路就催生了这样的职业闭店人,但是由于很难固定证据,很难说某个商家背后一定存在这样的操作。
为了避免商家承担风险,职业闭店人会采取一些涉嫌违法的策略,包括转移资产、更改经营主体等。操作通常分为三步:在与闭店人的交流中,对方首先会评估商家负债,按照负债总额收取10%-15%的服务佣金;然后让闭店人提前更换法人代表、缩减注册资本;第三步,闭店人以店庆、年终回馈等为借口,做一场低价的大型处置活动,当完成以上步骤后,便可溜之大吉。
据媒体报道,某东部城市医美机构在倒闭前先更换了法人代表,随后又做了一次预售。消费者在掌握前任老板和“闭店团队”之间利益往来的线索和证据后,选择向公安机关报案。随后,相关部门又顺藤摸瓜,抓到了从事安全闭店的中间人及若干团伙。经查实,新换法人代表为偏远地区老者,系身份证被盗用。该案件被定性为刑事案件,医美机构前任老板以及闭店团伙均获刑。(综合中国新闻周刊、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