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颖婷
组建“男丁格尔”男护士科普团队;带领学生及时发现临床问题,提升科研能力;创新研制急诊病情评估工具,帮扶6个社区建立专科护理门诊……近20年的护理工作,她站在临床一线,把人民的生命高高举起,把“一切为了患者”作为毕生追求,她就是上海市同仁医院护理部主任、硕士生导师、党支部书记李蕊。
带领“男丁格尔”走在科普第一线
为更好地稳定护理队伍,发挥男护士的护理优势,急诊专业出身的李蕊成立43名男护士组成的“男丁格尔”志愿者团队,带领男护士学习急救技能并开展急救科普。
“男丁格尔”科普团队自成立以来,展开急救科普近50次,直接受众人数达6000余人,公益活动报道点击量达30余万次,团队在2019年获批上海市志愿服务基金资助项目和中华护理学会首届男护士组织优秀公益活动三等奖,2020年获长宁区“标杆青年突击队”,2021年获批上海市红十字“博爱申城”志愿服务项目,2022年获上海市卫生健康行业青年五四奖章。
创新服务模式 护航社区健康
面对繁重的临床护理任务,还要完成研究生的带教工作,如何平衡工作和科研带教?同事们都称李蕊为“时间管理大师”。她利用下班和周末假期等空闲时间,开展线上线下研究生会议,形成任务清单,将它融入每天的工作中,一步步推进,她组建了由研究生组成的同仁护理科研小组,以患者需求为导向,创新护理服务模式,再造信息化流程,筑牢护理质量安全。
在展开系列培训后,护理科研小组围绕着医院收治不同病症患者的特点,开展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救治系列研究;依托长宁区域性“护联体”构架,建设长宁区四大专科护理基地,将各类服务辐射至院内,再延伸至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享护理资源,提升护理操作技能,提高基层护理服务能力,探索医联体、护联体合作模式。
她所带领的研究生有2人获得优秀毕业生,有2人获得优秀毕业论文,目前带教研究生12人,她带领的研究生队伍,立足临床,发明创造,实现了多个“零的突破”,一种手环式留置针固定器、一种可调节的耳挂式固定器、一种转运车旁氧气袋自动加压收纳装置专利被应用到临床。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的好搭档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社区护理作为基层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上海市先进工作者,李蕊以长宁区创新劳模工作室和四大专科护理基地为保障,在院内专科门诊实施个案管理制,延续护理服务到家,共计辐射居民200余人;同时牵手长宁区内全部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帮助6个社区成立静疗及伤口专科护理门诊,受益居民1000余人;建设线上线下培训平台,共计培训护士251人次,成立重症护理学组下社区进行技术指导,其中“提高新冠住院患者清醒俯卧位通气有效率”项目获全国品管圈大赛二等奖。
在护理的专业领域,她以创新精神推动护理服务模式的发展,为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不懈努力,展现出具有引领性的领域专家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