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照片
□ 记者 陈颖婷 通讯员 陈玲
“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四五’期间,要在基层基础工作、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上下更大功夫。”目前基层治理工作中还有哪些瓶颈问题需要突破?社区干部“青黄不接”怎么办?“三驾马车”如何一起发力?怎样让居民参与到社区自治中?带着这些问题,宝山区人大常委会近日开展基层社会治理执法检查,重点关注该区贯彻实施《上海市居民委员会工作条例》《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的情况,充分发挥执法检查的“法律巡视”利剑作用,推动完善基层治理格局,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社区干部“青黄不接”难题怎么破?
居村委干部是基层管理和服务的主导力量,是推进居村建设的主要力量,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直接关系到基层治理工作的成效。“近些年区和街镇在社工招录、培训、考核、激励关怀等方面做了积极努力,我区的社工队伍在年龄结构、文化层次上都得到了一定优化和提升。”宝山区人大代表、长征新村党总支书记郁金秀对本区基层基础建设给予了肯定。区政府推出了《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施方案》,推进居委会拆大并小、去筹转正,统筹推进居村“两委”、村务监督委员会换届和配套组织建设,严格落实经费保障,建立健全社工考核机制和培训体系等,不断夯实基层基础保障。
“但具体到基层居委会,部分居委的社工队伍在年龄结构上存在青黄不接困境,社工数量有一定缺口,经验也略有不足。”在区九届人大常委会第14次会议上,郁金秀代表直言存在问题。对此,她建议要“科学配置居村干部队伍力量,注重老中青结合,让居委会的工作力量能够接续发展。”区人大代表、区人大常委会社会工委主任苏卫东也持同样观点,“要持续加强居村委力量的挖掘和储备,进一步夯实队伍力量。同时把宝山社区治理学院这个平台运用好,强化社工培训,提高社工队伍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驾马车”如何良性运转?
发挥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驾马车”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是社区治理的必修课。
执法检查组走进顾村镇馨佳园十一居民区、沈杨村等基层居村,实地检查本区在理顺“三驾马车”,推动治理“蓄能远航”方面的工作情况,发现《关于进一步创新和加强物业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发挥了较好指导作用,区政府及相关部门还通过推进完善住宅小区综合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居委会、业委会成员交叉任职等举措,帮助基层理顺“三驾马车”关系,为凝聚社区治理合力,提升治理效能发挥了较好作用。
但日常运行中,业委会发挥维权监督作用不够明显,物业公司的管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老大难问题依然存在,来自基层居村委、业委会、物业方面的同志也提出了困惑。“居委会指导监督物业管理的具体职责不够清晰、指导监督手段不多,以及居委会干部物业管理专业知识不足,居委会指导监督物业管理难度较大。”区人大代表、民盟区委副主委张蕾就发挥居委会对业委会监督职能方面谈了自己的观点,“要完善居委会指导监督物业管理的实施细则,使居委会工作有章可循。同时,在市层面相关法规没有完善出台前,区级相关部门要跨前一步,加强调研和指导,探索建立相关的操作规范,帮助基层破解物业管理难题,切实为居民服务。”
整合多元力量,积蓄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新动能
基层社区事务多且繁杂,单靠政府是干不了也干不好的。在友谊路街道的宝钢五村社区,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莹点开了手机上的“社区通” APP“议事厅”板块。他之前发起了一个意见征集贴,引来了社区居民纷纷为楼道升级改造献计献策。特别是247号楼居民凝聚到了一起,以加装电梯为契机,打造出“‘梯’升男友力”活力楼组品牌。502室的李先生脸上洋溢着自豪,“你看,以‘男友力’为基调的3幅LOGO 都是我设计的”。
有了247号楼的成功先例,居委会在“社区通”上发布了“‘梯’升男友力”志愿者招募令,将楼道志愿服务向社区延伸,进一步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主观能动性。
宝山在丰富基层民主实践方面,推出了诸多创新举措,活力楼组建设、社区达人选树、居村民参与“社区通”议事协商、阳光村务工程等,在各居村都能看到特色举措。
区人大代表、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副主任齐俪俪认为,“政府要从‘划桨人’转变为‘掌舵人’,充分尊重居村民对居村发展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把市民和政府的关系从‘你和我’变成‘我们’,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她建议,“要鼓励专业化社会组织为居民服务,部门条件成熟的街镇可先行先试成立社区基金会,增强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对街镇、居村社会组织的辐射、孵化功能,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增加居村组织在购买服务中的话语权,促进居村自治共治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