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章炜 通讯员 周传鑫
今年2月初,上海市闵行区新虹街道某小区88岁的姚大爷来到新虹司法调解委员会,哭诉小女儿因生活琐事与其发生矛盾,不再照顾他。姚大爷想通过调解平台与小女儿沟通,希望小女儿不要介意过往种种矛盾,尽到赡养义务。
老父亲想“拆散女儿家庭”?
88岁的姚大爷有两个女儿,过去35年一直与小女儿居住在一起,步入老年后也一直是由小女儿照顾。近期,姚大爷将自己居住的房子产权过户给到了小女儿,过户后双方也一直和睦相处。春节期间,小女儿也依照姚大爷的请求,带他去老家诸暨旅游。但后来,小女儿和外孙女都不再理睬姚大爷,也不管老人的日常起居。
据了解,姚大爷除了小女儿之外,还有一个女儿居住在其他街道。小女儿表示,自己已经独自照顾老人35年之久,大女儿理应共同承担赡养义务,父亲居住的房子本就是拆迁所得,自己也拥有一定份额,父亲若想要拿回房屋所有权就通过司法程序起诉,自己不会主动过户给老人。
在电话中,调解主任明确知道了目前小女儿的态度,她要求大女儿共同承担起赡养责任。调解主任第一时间致电大女儿,大女儿表示自己家中繁忙,老公也在前不久去世了,自己无暇顾及父亲。
调解主任再次致电小女儿,向小女儿了解了与父亲矛盾的始末。原来,因姚大爷不小心遗失了小女儿房子的入户门卡,小女儿担心老人再次遗失门卡,便不再将门卡给他。后来,姚大爷调换了自己房子的门锁,又听信了风言风语,觉得自己的小女儿有外遇,并告知了女婿,想要让他们离婚。小女儿说自己照顾了父亲35年,但父亲却相信外人的话想要拆散自己的家庭,自己不可能跨过这个心坎。
小女儿承担养老院费用
调解主任让姚大爷认清现在的现实情况,首先大女儿本就没有照顾过他,大女儿也明确表示自己不会承担赡养义务。其次,小女儿目前照顾父亲的前提是大女儿要一起参与进来。解铃还须系铃人,姚大爷必须认识到在矛盾中自己存在的问题,并调整自己的行为,取得小女儿的谅解,才能让事态发生转机。听完调解主任的分析后,姚大爷答应回去后一定好好向小女儿道歉,关于养老听从小女儿的安排。
次日,调解主任询问姚大爷情况时,姚大爷表示自己已经对小女儿道歉了,但小女儿依旧没有消气,仍然不理他。经了解,小女儿依然解不开父亲想要让她离婚的心结。调解主任表示,目前老人无法完全生活自理,已经吃了一周的榨菜馒头了,而且因情绪问题存在轻生的可能。有句话叫“家庭要想好,老人当小孩”,老人家的话就当童言无忌。从感情上说,小女儿能独自照顾老人35年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事情,相信小女儿也不会真的放弃自己的父亲。小女儿听后表示认可,但顾及到丈夫和女儿的感受,还是无法正常照料老人的日常起居。
经双方协商,姚大爷当面向小女儿进行了道歉,明确了过往过激的话语是自己的错。姚大爷自愿前往养老机构生活,小女儿也表示姚大爷愿意去养老院的前提下,自己会承担赡养职责支付养老机构费用,并定期前往养老院探望。
在调解员情理法相结合的劝说疏导下,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并在人民调解员的主持下签订了调解协议,小女儿为老人寻找养老机构,姚大爷养老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这起家庭矛盾至此圆满化解。
【调解心得】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唯有互相打开心扉方可解决矛盾。此类案件在现实生活中常有发生,但通过法律的方法使问题得以解决的却为数不多。究其原因,老年人本着家丑不外扬的传统思想,不会因家中的矛盾寻求法律援助,也在于老年人法律意识淡薄且没有对簿公堂的精力。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需要多从情感上出发,耐心疏导,用真情换真心,获取当事人信任,适时提出相关法律条例,并向当事人明确赡养义务。在家庭生活中,每个人都应为对方考虑,相互谅解,维护家庭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