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夏天 通讯员 吴丹盛
本报讯“6200余件专属门弄号牌均已完成上墙安装。”上海奉贤胡桥村管段民警李亮清点完新上墙的小门牌,在任务单上做好了时间备注。
胡桥村位于上海市公安局奉贤分局柘林派出所辖区西部,除2个经济园区外,村内其他区域多为农田和农宅。今年以来,经济园区产业发展新增大量务工人员,辖区管理式出租房屋资源愈发稀缺,毗邻的农村自建房承担了园区80%以上员工的租赁需求。经统计,截至3月中旬,胡桥村登记的农村租赁房屋7900余间,涉及租户超过3500余户,趋近饱和状态。然而经派出所重新排摸后发现实际较原先登记数据多出超200户租户。一个门弄号牌下挂有多名租户的情况屡见不鲜,这不仅给人员地管理带来了困难,无形中也增添了治安隐患。
什么问题突出就从什么地方入手,“精修”一个小小门弄号牌表明了这一“枫桥式”派出所的管理决心。为此,柘林派出所充分发挥一线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作用,联合村委加快推动门弄号牌调整,使得每一户农村民宅都拥有单独的号码段,并将门号标注精准到每一间出租屋。如今,新版门弄号牌除了定位清晰,还印有二维码,扫码后会转至线上自主信息登记页面,租户可以自行完成信息申报登记流程。
“钉在墙上的门弄号牌变成了一张永不丢失的‘警民联系卡’,民警也可以根据群众提供的门弄号牌信息快速定位警情源头,提高到场处置效率。”柘林派出所所长汪培敏说,小小的门牌就像一张张名片,成为便民服务的载体,既方便了群众,也为社区基层治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极大地提高了网格化管理、矛盾纠纷化解、政策宣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