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不好依旧能够成功贷款?

见证人却“债从天降”检察院对“中介”提起公诉
上海法治报 2024年04月17日 王葳然/王晓丹/彭燕

  □  见习记者  王葳然  通讯员  王晓丹  彭燕

  “您征信不好也可以办理贷款,我们公司会专门针对您的实际情况制定贷款方案……”面对充满诱惑的说辞,一些征信有瑕疵但有贷款需求的人便卸下了防备,一步一步迈入了“AB贷”的圈套之中。

  今年4月11日,经普陀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王某某因犯合同诈骗罪被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10万元。其余被告人因犯合同诈骗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至2年2个月不等,分别并处罚金1万元至10万元不等。

  神奇“AB贷”:征信不好依然可以贷款?

  李先生因一笔贷款逾期上了征信“黑榜”,无法通过正规渠道贷款。2022年11月,他亟需流动资金用于工程项目,又在网上偶然看到一则贷款广告,称可为有征信瑕疵的客户办理信用贷款,李先生于是找到该贷款中介公司,并签订《贷款居间服务协议》,约定办理成功后,中介公司收取19%的高额手续费。

  随后,业务员带李先生前往银行调取征信报告。看到报告后,业务员以征信评分不足为由,让李先生找一位征信良好的见证人,帮其提高征信评分,还声明见证人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李先生便找到弟弟小刚作为见证人。

  当业务员介绍贷款流程时,却表示除去李先生本来的贷款16万元之外,还需要捆绑另一笔27万元的贷款,共计43万元贷款,由小刚开设“虚拟账户”用于贷款过账。接受捆绑,意味着需要支付约8万元的手续费,但如不接受捆绑,则一笔贷款都办不成功。着急用钱的李先生选择接受对方的“霸王条款”。

  之后,业务员让兄弟两人签下贷款确认书、贷款告知书等文件,声称是为了帮助见证人免责。两人稀里糊涂签署完毕后,李先生按要求当场转账8万元手续费给中介。然而不久后,小刚发现自己名下的账户中竟有贷款需要偿还,两人这才发觉被骗。

  “AB贷”真相:见证人变成贷款人?

  “AB贷”在贷款中介行业俗称“人情世故贷”。即A与B本身认识,是家人、亲戚或多年好友。贷款中介以A征信分不足不能贷款为由,让A寻找信用资质良好的B帮忙提高信用分,承诺B只是见证人不用承担任何风险。

  操作贷款时,贷款中介会使用B的手机以查征信等为由,要求B配合刷脸等操作,并让B在贷款合同等资料上签字。实际却是以B的名义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最终B才是真实的借款人。

  与李先生有着类似经历的借款人不在少数。事实上,没有贷款中介,征信良好的B也能通过正规途径自行办理贷款。

  2023年12月22日,非法信贷中介王某某及其招募的任某某、潘某某、向某等8人被普陀检察院以涉嫌合同诈骗罪依法提起公诉。今年4月11日,法院作出上述判决。

  【检察官说法】

  一、在办理该案时,检察官根据案情总结这类非法信贷中介的套路:

  1.招揽阶段。虚构提供所谓见证人能够帮助提高征信分的事实,一方面使借款人陷入提供见证人就能提高征信分进而以自己名义办理贷款的错误认识;另一方面使见证人陷入了无需签字、无需承担担保、还款责任的错误认识。

  2.贷款操作阶段。模糊、回避实际贷款人身份,加深被害人、见证人产生的错误认识。其间,还虚构银行捆绑贷款的事实,迫使借贷人接受额度更高的贷款,其目的就是捆绑贷款背后所带来的更高收益。

  二、所谓的中介服务严重扰乱了信贷秩序,侵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检察官在办案中发现,这些贷款中介往往会通过购买公民个人信息的方式达到“打开市场”的目的,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

  三、无贷款需求和意愿的见证人成为实际贷款人并非其本愿,一旦骗局被揭穿,极易引发社会矛盾。日常生活中,只要是需要提供自身身份证信息或者需要本人签字的材料,都要慎之又慎,提高法律风险的防范意识。同时也应珍视个人征信,选择正规贷款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