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碎品》 何袜皮 著
2024年4月,《易碎品》获新周刊刀锋图书奖“2023年度最具改编潜力作品”奖项,获奖语:“她写了一群藏着秘密的人,在关于婚姻、秘密和人性的易碎品中,追问牢固的情感与价值。”
悬念接着悬念,反转推翻反转,《易碎品》就像一座精心设计的迷宫,吸引着读者在欲念、贪婪、嫉妒、偏执、善恶交织所构筑的人性高墙中,紧张地寻找那个叫真相的出口。
案件从一具尸体的出现开始,警察很快确定受害者身份——某酒业公司女销售方瑶,方瑶于两年前失踪,失踪前刚与未婚夫袁东分手。警察理所应当地怀疑起袁东,袁东也却有可疑之处——他的银行交易记录显示近期有大额转账,而他的妻子丁冰,一个看上去苍白柔弱的女人也无不担忧地告诉警察,袁东有事瞒着自己。
随着调查不断深入,方瑶的追求者、前暧昧对象陆续登场,而袁东和丁冰这对看上去恩爱的夫妻周围,也笼罩着越来越深沉的迷雾。袁东的上司、精英女商人刘韩宇被凶狠的追债人盯上;丁冰父亲家里,竟然摆放着方瑶曾售卖出的同款红酒;方瑶生前的好朋友李近思仿佛突然出现又彻底消失,迟迟杳无音讯……就在调查走入死胡同时,新的死者出现。
到底是谁在无声处筹谋?随着主角们的秘密逐渐浮出水面,我们这才发现:每个人看似坚不可摧的稳定生活,原来是都岌岌可危的“易碎品”,心怀鬼胎,就如蒙眼夜行,随时都有可能被内心的阴暗面吞噬。
偏执的恋爱脑、贪婪的猎食者、渴望逆天改命的小人物,心机深沉的大老板……《易碎品》中,不同身份地位、不同性格和目的的人,被命运牵扯在了一起,相互诱惑、相互算计、相互伤害、不断挣扎,真相揭开之前,我们很难辨认谁是猎物,谁是猎手。而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也勾连起沉重的社会议题:从家暴赌博到整形事故,从杀妻骗保到熟人性侵,从不完美的女性受害者到“消失的爱人”式的议题……这些几乎都可以在社会新闻版面找到原型的情节,一次次抛下重磅炸弹,不断提醒着我们:这虽然是个虚构的故事,却并非空中楼阁,它有可能发生在你我所熟悉的现实世界里。因为人性中贪婪、卑劣、暴戾、邪恶的一面一旦被激发,就会把人变成野兽。
阅读这部小说的时候,你既可以跟随着每个人的命运,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也能从中抽离,如侦探般进行案件分析。这样奇特的阅读体验,来自作者的叙事“诡计”——不断变化所指的第二人称叙述视角。“你”有时是漩涡中心的嫌疑人,有时是观察到蛛丝马迹的旁观者,有时变为艰难追凶的警察,有时又成为操纵他人命运的暴徒……然而,每个“你”的故事都不是一次性交代出来的,而是随着事件的发展一点点抖落出重要线索,同时埋下新的扣子,不到最后一刻,绝对猜不到真实的人物关系。尤其是前几章,不断变化的叙述者需要读者快速适应自己的新身份——就好像“剧本杀”中一口气拿到了不同角色的故事,每个人的视角都是有限的,但每个人的故事中,或许就藏着几片能够透视全局的关键性拼图。
与此同时,不同个体的自述又构成了多线叙事,随着故事不断推进,在你以为自己快要逼近真相时,竟然又有新的人物出现,带着新的线索展开新的支线……每个细节都不多余。
“易碎品”作为故事的题目,也是贯穿全书的重要意象。“易碎品”是受害人最爱的香水,也是那块嫌疑人落在现场唯一的证物手表,是将全书最核心的两位女性的命运链接在一起的陶器,更是对生活的本质性寓言——“如果一切皆易碎,人生中有什么是不会碎的吗?”如果他们其中任何一个人及时悔悟,直面自己的错误,这一连串的悲剧或许都不会发生,相反,如果只想用谎言弥补谎言,罪恶堵上罪恶,那么命运的多米诺骨牌,终有一日会彻底坍塌。
当方瑶的故事真相大白,你会为这个勇敢坚强的女子感动。她受过家庭的伤害、经历过绝望,但还是从泥沼中爬了出来,坦然面对过去,自我救赎,也照亮他人。同时,警察们的不懈追寻亦为这个故事铺上了一层希望的底色——如果命运的伤害无法避免,那么每个人至少还能做出对的选择。(戚风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