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季张颖 通讯员 吴艳
本报讯 继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在涉及未成年子女的离婚案件中开展“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工作的意见》后,近日,闵行区人民法院在一起探望权纠纷执行案件中,发出全市首份《执行程序中关爱未成年人提示》。
“你好法官,判决确定的探望,被告一点不配合,我长期看不到自己孩子!请您一定帮我尽快处理,谢谢!”
这是一起探望纠纷的执行案件。4月11日,执行法官收到一条来自申请执行人黄女士的留言。经过电话沟通,执行法官得知黄女士春节后一直未能见到儿子,被执行人一句“孩子不想见你”成为横在母子之间的一道无形屏障。
电话那头,黄女士不断诉说着对孩子的思念。当执行法官告知应从孩子的利益进行探视,黄女士也理性表示,自己明白探视应充分尊重孩子意愿,故从不勉强孩子。但在黄女士口中,自己与儿子感情向来不错,现在被执行人说孩子不肯见她,一定有干扰因素。
4月16日,眼看临近探视时间,黄女士再次给执行法官留言,其中包含着想见儿子急切的心,以及孩子不愿见自己的担忧。
为使黄女士能够在探视时间顺利见到孩子,执行法官与被执行人提前做了一次电话沟通。被执行人电话里态度诚恳,表明自己一直在主动疏导孩子见妈妈,甚至直言无论孩子何时想见妈妈都会带他去见。但是孩子自己不愿意见妈妈,已主动跟表达不希望妈妈来接。被执行人还表示,申请执行人见到孩子时常情绪失控,很怕会影响到孩子。
一方表示很想见,一方表示很配合。执行法官敏感地捕捉到了执行空间。在与执行双方沟通后,执行法官决定当周由黄女士自行探望孩子,再结合探视情况和孩子的表现安排后续的探望。
为确保执行双方从孩子的利益出发妥善安排探望的具体事宜,闵行法院向执行双方送达了《执行程序中关爱未成年人提示》,从探望、抚养、监护等多个维度提示当事人,应当肩负起对未成年子女抚养、教育、保护的法定义务,携手给未成年子女创造良好的生活成长环境。黄女士对执行部门的用心表示诚挚谢意,被执行人也表示愿意积极协助探望。
探望之后的周一上午,法官向黄女士询问探望情况。黄女士表示已于上周六顺利见到孩子,孩子父亲也积极配合探望。但是孩子出于各种原因表示这次不方便与妈妈一同外出,但希望妈妈五一节后再来探望,心愿达成的黄女士也第一时间向法院表示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