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徐荔
本报讯 昨天,上海市女子监狱第十一届母亲文化节之“爱心岗位进大墙”社会关爱活动举行,23家企业送岗位进大墙,100多名临近释放的服刑人员参加招聘、获得就业指导。这是女子监狱积极推进“产学业”一体化进程,打通刑释回归“最后一公里”的举措之一。
在活动上,市帮教志愿者协会、静安、黄浦、浦东等区帮教志愿者协会以及监狱的劳务加工企业联手包括上海新镇江集团、老盛兴餐饮公司、南京同仁堂在内的23家企业将爱心岗位送入大墙,岗位类型包括养老家政、餐饮服务、文案策划、服装打样、车间管理等,与监狱开展的劳动改造项目和技术培训课程紧密衔接。
据统计,80余名服刑人员投递简历并参加现场面试,12人与10家企业达成初步录用意向。
近年来,女子监狱通过优化劳动项目,培养服刑人员的劳动素养、提升技能水平,促进服刑人员更自觉地投入劳动改造。为使服刑人员能获得一技之长,女子监狱开设了养老护理、服装制版、评茶员等职业技能培训。在此基础上,女子监狱还引入社会资源,将就业岗位提前送到大墙之内,由此实现“产学业”即劳动生产、技能学习、回归就业的一体化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