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无休的“红色”守护者

——记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团队
上海法治报 2024年04月29日 季张颖

  □  记者  季张颖

  “我是个在上海读书的学生,很喜欢这里,希望以后能够一直留在上海,一起建设人民城市!”……在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有这样一沓“滨江心声”留言本,途经此地的市民游客在上面随性写下三言两语,串起一个个“人与城市”的故事。

  小小留言本,成为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以红色党建为引领,将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最生动的写照。

  作为新时代上海滨江党建创新实践基地、徐汇滨江党群服务的“旗舰店”,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自2021年6月启用以来,已累计接待市民游客110万余人次,举办各类党群活动800余场。在这组数据背后,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朝七晚九、全年无休,身体力行地沿着“红色印迹”,将人人共享的水岸服务带到人民的家门口,他们便是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团队。

  “共享家园”里实现“私人订制”

  一分钟诊所、母婴室、灯塔书房、无障碍卫生间、“一网通办”政务服务办理机……走进徐汇滨江党群服务中心,在不同的公共空间里,不同人群几乎都可以找到“私人订制”般的服务。

  这些花色服务,正是中心团队最独具匠心的设置。“在滨江,市民游客、楼宇白领、社区居民、建筑工人各类人群形形色色,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实现的是为全人群服务。”

  滨江党群服务中心主任夏瑞告诉记者,在这种理念下,滨江跑步爱好者们有了可淋浴的跑者驿站,户外职工在爱心接力站里配备了冰箱、微波炉、饮水机、桌椅,可以方便环卫工人、快递小哥随时歇脚、热饭……

  去年,随着过往市民对便民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中心启动了第二轮综合功能提升,徐汇滨江市民食堂应运而生,不仅365天供应一日三餐,所有菜品均现炒现卖,就连包子、烧卖、生煎等面点也都现包现做,“锅气十足”的三餐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回家吃饭”。

  居住在黄浦五里桥街道的居民陈先生是位孤老,前段时间做了两次搭桥手术,一人住家无法下床,中心团队了解到他的实际困难,在其卧床休养期间隔日送餐上门,陈先生十分感动,身体初愈便上门送来一面“不忘初心、排忧解难”的锦旗。

  “这样的故事其实很多,包括前段时间,有一位跑者将我们党群服务中心的日常景象拍成了视频发布在网络上,说自己都想写入党申请书了,我看到后觉得很欣慰。”夏瑞说,这也是为什么仅有5人的中心团队,能够在从2021年6月开业至今365天无休的节奏之下,仍然坚持的理由。“因为这是一种党建号召下的力量,是信仰也是情怀。”

  家门口的学思践悟“红色课堂”

  华师大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的杨光宇是中心的“00后”金牌讲解员,从“一江一河”讲述到红色党建,在杨光宇的印象中,有这样一副画面很是深刻:一名还坐在小推车里的小朋友,常常停留在第二展厅的那块党建宣传片的互动屏前捣鼓着,这仿佛成了他每天来这里的兴趣所在……

  “可能这就是红色思想在潜移默化中的一种影响。”杨光宇告诉记者,在日常中,中心也会充分运用徐汇丰富的红色资源、红色文化,把红色故事和城市发展融入讲解和展陈展示中,用大家听得懂、听得进的“大白话”讲述红色历史,更好教育引导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传承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

  “党群服务中心是一个政治属性和社会属性共存的地方,因此,我们充分发挥好学习宣传教育功能,紧扣党员群众实际需求,充分利用誓词教育、‘水岸讲堂’报告厅等复合型功能空间,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的生动实践,还推出了4大类20门‘滨江党建实训课程’,为滨江沿线驻区单位、辖区党员群众提供零距离、嵌入式、接地气的初心课堂。”

  夏瑞介绍,在此基础上,中心团队还延伸触角,将党建引领与业务、治理、服务等各领域融合,搭建合作共赢的“跨界党建共同体”,实现“1+1>2”党建联动效应。

  “在徐汇滨江,有这样两句话:滨江开发建设到哪里,党建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党员群众集聚在哪里,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就跟进到哪里。”夏瑞说,这是中心团队每一个人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