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陈颖婷
本报讯 乡村正越来越有活力,村民的生活越来越红火,背后少不了司法的服务保障。日前,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审判工作白皮书及典型案例,解码法院如何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会上,浦东法院党组成员傅玉明通报了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工作情况,党组成员、副院长毛海波介绍了10起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白皮书显示,2020年至2023年,浦东法院共审结涉保障乡村振兴类案件4127件,执结2229件。从案由上看,审结的案件中分家析产及继承纠纷最多,占比达48%,侵害商标权纠纷、劳务合同纠纷次之。
从案件类型上看,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类案件主要分为乡村房地类、乡村产业类、农民权益保护类、乡风家事类等四大类型,占比分别为57%、23%、17%和3%。
其中,房地纠纷广受关注,特别是涉动拆迁纠纷,因房屋建造时间久远、人口流动、拆迁政策调整等原因,审理难度较大。同时,各类涉农新类型纠纷不断涌现,浦东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73%的案件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解纷效果较为明显。
会上发布的10起服务保障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包含民事、刑事等多种类型,覆盖审执调等各环节,全方位体现了法院在执法办案中为乡村振兴护航的积极成效。
在一起非法占用农用地案中,被告人以经营农业项目为名租得农用地,却将地面硬化、水泥覆盖后建造房屋、厂房,法院以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对其依法判处实刑,有力打击土地犯罪的同时,进一步保护耕地,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