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司法》下存量公司如何减资

上海法治报 2024年04月30日 陈怡泓

资料图片

  □  上海七方律师事务所  陈怡泓

  新修订的《公司法》中有一项重要修改,就是将注册资本由认缴转为实缴,对于已经设立但注册资本金设定过高的公司,就需要考虑:在过渡期内是否能将注册资本金实缴到位?如果不能,是否考虑减资?具体该如何减资,需要注意哪些风险……

  调整期限

  新修订的《公司法》将于2024年7月1日起施行,此次修订中的最大亮点,同时也是引起最大范围讨论的方面是:注册资本金由认缴转为了实缴,虽然不是彻底转变为了实缴制,但此规定还是对存量公司产生了巨大影响。

  《国务院关于实施〈公司法〉注册资本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征求意见稿)》第三条对此作出了具体规定:

  依照《公司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设置三年过渡期,自2024年7月1日至2027年6月30日。《公司法》施行前设立的公司出资期限超过《公司法》规定期限的,应当在过渡期内进行调整。

  《公司法》施行前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2027年7月1日起剩余出资期限不足五年的,无需调整出资期限;剩余出资期限超过五年的,应当在过渡期内将剩余出资期限调整至五年内。

  调整后股东的出资期限应当记载于公司章程,并依法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上向社会公示。《公司法》施行前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应当在三年过渡期内,缴足认购股份的股款。

  根据上述规定,存量公司需要在三年内调整注册资本实缴期限,也即2027年6月30日前修改公司章程对实缴期限的规定。此外,存量公司需要在2032年6月30日之前将注册资本金全部实缴到位。

  虽然该规定尚未正式出台,但当前不少公司、股东已经根据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对公司的注册资本、股权结构等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其中就包括进行减资。

  实质减资与形式减资

  实质减资,是指公司向股东返还出资的减资,在资产负债表上一般体现为公司的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或公司的负债增加的同时所有者权益减少。

  实质减资将引起公司的财产流向股东,因此实质减资将影响公司的对外偿债能力,可能使债权人的权益受到侵害,是相关法律法规重点规制的对象。

  形式减资,是指公司为弥补亏损仅降低注册资本,并不向股东返还出资,在资产负债表上往往反映为公司的实收资本或股本减少,而未分配利润增加。

  形式减资由于不涉及公司财产的流出,一般情况下不会影响公司的偿债能力,对债权人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性较小。

  形式减资一般不涉及降低公司债务清偿能力,因此,新《公司法》规定形式减资无需通知债权人,即决议作出之日起三十日内公告即可。

  减资程序

  (一)简易减资

  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公司法〉注册资本登记管理制度的规定(征求意见稿)》第五条,存量公司进行减资,但不减少实缴出资的,需要符合以下要求才能凭申请书、承诺书办理注册资本变更登记:

  1.公司不存在未结清债务或者债务明显低于公司已实缴注册资本等情形;

  2.公司全体股东承诺对减资前的公司债务在原有认缴出资额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

  3.全体董事承诺不损害公司的债务履行能力和持续经营能力;

  4.公司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二十日。公示期内债权人没有提出异议的。

  这几项要求中,值得注意的是全体股东要对公司债务承担担保责任的。

  同时,随着新《公司法》对公司董事责任的加重,简易减资同时也对董事做出了勤勉履职的要求。

  (二)一般减资程序

  1.董事会制定公司减少注册资本的方案。

  减资方案应明确原注册资本数额、减资的注册资本数额、所采用的减资方式、减资对象、减资后股权结构、债权人利益安排等内容。

  2.股东会作出减资决议。

  股东会应当就减资事宜依法作出决议。如果公司章程对于减资的表决权有特别约定,还需满足公司章程的约定。

  3.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

  资产负债表应当如实反映公司现有资产和负债的数额、比例等情况,财产清单应当体现公司现有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价值、数量和质量等情况。

  4.通知债权人同时在报纸或企业信用系统进行公告。

  一般情况下,公司减资应及时通知债权人并进行公告。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提供相应担保。

  如果公司未能按照债权人要求清偿债务或提供相应担保,在办理后续工商变更登记时,则可能无法提供必要的债务清偿情况说明,导致难以办理减资手续。

  减资中的风险

  (一)涉税风险

  如果减少的是注册资本金的实缴部分,公司净资产数大于实缴注册资本金数,减值的部分就需要缴纳20%的税费。

  注册资本金是不能低于公司净资产的,一旦低于净资产即意味着转让公司资产,这就需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

  (二)股东连带责任

  正如前文所述,减资程序中,要求全体股东承诺对减资前的公司债务在原有认缴出资额范围内承担连带责任。

  (三)可能违法减资的风险

  根据前文所述的减资程序,如果减资决议未达法定表决权比例、公司减资未依法通知债权人,以及公司未清偿债务但向工商部门提交了虚假说明办理减资等,都可能被认定为违法减资。

  那么,违法减资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首先,针对未通知债权人,公司会被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其次,违法减资的股东应向公司退还其收到的资金,恢复原状,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承担赔偿责任。

  最后,对违法减资负有责任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对策建议

  1.把握减资程序每一环节的合法合规,避免随意省略步骤,有必要时咨询相关领域律师或咨询机关进行减资程序。

  2.若公司已经完成减资登记但仍有存量债务,建议公司尽早复查减资程序,内部核实是否可能对债权人利益造成损害,尽早采取措施减少相关风险。

  3.公司的董事、监事及相关管理人员应该严格履行法定及公司章程中约定的义务,协助公司进行合法减资。

  4.公司如果存在巨额债务无力清偿,更多的应该考虑重组、破产清算来解决。

  从新《公司法》对公司违法减资责任后果的明确规定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公司违法减资,将面临诸多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后果。

  此外,公司减资时,债权人可以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者提供相应担保。因此,减资不是简单的一减了之,实质的公司偿债能力问题不能靠减资来掩盖和化解。